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人物访谈 > 访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洪江

访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洪江

大家车网 2008-09-26 02:12 来源:pcauto 作者:佚名

访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洪江(5)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的我们今后要以驾驶经验成熟程度来重新划分这个市场,还有刚才提到的一些问题,包括新款和老款的一些差异,我们今后马自达的一些市场策略,是不是都将围绕您刚才提到这些因素来展开?

  马自达6历来定位“主流市场”

于总:是这样的,应该说我们认为新手的需求实际上是被所有的厂家,所有的品牌,所有的车型一直在忽视的。虽然说忽视了,不过它一直都始终存在这样一种需求。那么既然我们发现了这个需求,我们从选型到选装备都是围绕去满足这个需求来设定的,甚至包括我们在其他一些营销领域,我们也会围绕用户这些需求来设定。

  比如说售后服务,我们原来的服务招牌叫全心管家式售后服务。那么全心管家式售后服务包括的是什么呢?实际上两部分,一部分是标准化服务,也就是售后服务标准化,要做到技术好,很规范。还有一部分是增值的。这部分是如何设计的呢,我们分析过一个私人用户,他在使用过程中,他一年需要办多少事儿。你比如说他每一年需要换保险,他需要年审,需要年检,需要交各种的规费,比如说养路费、车船使用税等等。我们算了一下,各地区不太一样,但多的地区一年需要跑各单位十几次,实际上一个私人用户做这个事儿也是很麻烦的事儿。那么我们的理念是什么呢?做到让用户你只管开不加油,剩下的你就和政府官员一样,你有个办公室,办公室替你全办了,那个办公室就是我负责,让你开车变得更加省心。

  这个理念我们原来有,但是想做到这一点,我需要一个强大的数据库支撑。那么这几年我们始终在开发和完善。那么到这个时间段,在睿翼推出之前,我们这个技术已经都完善了。我们不光是要提供一款让用户最好开的车,最好开好停的车,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要让用户做到,也是一个用起来最简单,最省心的车。我们从各个角度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主持人:
我们现在一般是不是要向我们一些特约服务店,推行新的更高标准的服务标准要求,比如新的一套售后服务体系。

于总:
这个要求应该说是越来越细化,我们原来的标准也不低。我们这次要求的是什么呢?就是根据用户的需求,把用户进一步细分,根据新手老手不同的需求,给他提供不同的服务,我们实际上是在做细分。

主持人:像面对现在马自达这么大的用户需求,会不会在执行方面有些困难?

于总:当然针对这么大的群体,您说的很对,你想做到整齐划一,就是每一个用户都享受到同样的服务,那么需要我们把我们所有的4S店所有员工都训练的高度标准化,这个难度是有的。但是我们相信在我们的管理能力下,能够让全国各店的水平差距不大。

主持人:我们把问题还回到市场上,当初在马自达6刚上市的时候,我记得很多媒体都认为马自达6要主攻的是一个绝对的细分市场,但是这么多年下来,马自达6取得这样一个销量,我想您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今后我们该如何去划分细分市场和主流市场?

  于总:实际上第一代马自达6也不仅仅是打细分市场这么一个概念。大家可能从我们宣传也能看到,我们这个车本身的一些优点我们是在宣传,比如说性能好,质量好,这已经形成口碑了。但是我们并没有试图去把它打得非常细,如果打得过细的话,这个量是做不大的。实际上第一代马自达6整个成长路径很有意思。我今年实际上是第一代马自达6销售的第六年,而第六年达到了销量最高峰,今年比去年同期大概上升了40%左右,这么一个上升幅度。为什么能实现这种增长呢?越往后卖的越好。我们认为原因其中有一部分在于什么呢,就是我们03年刚投放市场的时候,这个造型显得有些前卫了。那么这个前卫的造型,缩小了我的受众面。那么越往后,路上跑的车一方面越来越多了,大家都看着顺眼了,看着习惯了;另一方面,就是我们这个行业中高档车是换型的时候,它的新一代产品统一的方向都是变得越来越动感,那么大家都变得动感之后,就衬托着我这个车没那么前卫了。那么现在,我第一代马自达6在面对所有这些车型新车的时候,我可能还比他们稍微前卫一点,但是已经不像原来前卫那么多,所以受众面变得比较宽,在很多城市,包括北京,都已经变成主流车型了,就没有什么用途的限制,也没有一种抗力,就变成主流车型了,所以这个销量能够逐渐的一点点来。

  那么这种路径也是我们在整个第一代马自达6推广过程中,非常希望的路径。我们实际上一点都不愿意打到一个很小的细分市场中,自己走出一块天地,然后就没法扩大了。所以我们第一代马自达6整个打法上始终都是什么呢?就是占住我的固有市场,然后尽量去拓宽。占住固有市场,就是我比较适合私人用户,那么从一开始我的私人用户,我就有一部分忠诚用户,这些人就喜欢我这个风格,他是我的忠实用户,我要维护好他们。然后我立足于个人用途的同时,我尽量往公商务走,我能走多远走多远,一点点去引导用户对审美观点的变化,包括对真正需求价值的变化。那么这些年看来应该是比较成功的。
主持人:确实凭借马自达6这一款车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在我看来也算是奇迹了。当然可能更多人看到是这个过程中一些光鲜的东西,我觉得其中一些困难,可能您自己切身的感受是最真实的,能不能给我们讲一下这个过程中您的感受,是不是很困难?
于总:难度还是有的,因为用户的思维是有惯性的,有些时候他真正的需求他自己并不知道。咱们反思各种创新的商品,或者创新的品牌厂家都有共同特点,就是实际上用户的需求并不是用户自己最先发现的,从来都是这些制造厂他们先发现的。计算机发明之前,没有人能认识到他需要计算机,他想不到。但是他的潜在需求始终存在,他需要提高运算速度,提高办公效率,他潜在需求始终存在。我们实际上这几年面对的很难一点是什么呢?就是用户的潜在需求我们发现了,我们也做了前瞻性的准备,但是如何能够有效的引导用户,让他了解到,激发出他的潜在需求,是我们比较难的事情。

  你比如说对于现在这个公商用途无所谓了,因为公商用途已经消耗的没有了。那么前些年,公商用途还是占了用户使用用途的很大一个比重。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我们对用户的用途,我们有这么一个看法,并不是说马自达6不适合于这个出席公商务场合,相反,这样一款车,因为它是显得比较有创新精神的,比较有开拓力的一款车。那么恰恰能够衬托出你这个企业,或者你这个人是具有创新精神的,有开拓意识的这么一种形象,实际上他真正符合的是你的形象需求。

  包括政府的公用车,实际上政府形象需求也在转变。你像以前政府是衙门,官僚机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它的形象需求是一种威严的,霸气的形象需求。像以前衙门门口放俩石狮子,然后开堂之前衙役拿着棍儿敲敲地,喊声威武什么的,都是这种形象需求演化过来的,原来的公商务用途,待要方方正正的需求。那么现在逐渐的政府在向服务型过渡,他的形象需求也在变化,实际上这种潜在需求已经存在了。那么如何我们让消费者认识到,他这种潜在需求的合理依据,你到底需要什么,这个是我创造的难点。

  还比如说一些消费误区,因为大家有一些传统看法,说日本车不安全,德国车安全。然后我们马自达品牌恰恰就是日本品牌,所以顺便就把我们也捎进来了,实际上我们很好。那么这块如何让用户认识到,实际上这些年也让我们动了很多脑筋。比如说大家一想到安全系数,首先想到的是这个车钢板厚不厚,甚至有些朋友很热情地帮自己朋友挑车的时候,敲敲这儿敲敲那儿,听听声儿怎么样,来判断这个钢板薄厚,说这个车安不安全,实际上这是对汽车知识一个很匮乏的表现。

  实际上真正安全分两个概念,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这个车不撞是最安全的。我们这个车有“弯道之王”这么一个称誉。那么这个“弯道之王”说明的是我这个车的操控性,包括很多专业媒体在评价一款车的时候,他都在做这个绕桩,实行桩的一个测试,实际上这测的是什么,这测的是躲避能力,是主动安全能力。我那个“弯道之王”不是用来玩的,它实际上标注的是主动安全能力,但是没有多少人能认识到。很多用户觉得,你这个操控性能好和我没啥关系,我驾驶技术不熟,你这个车的性能,驾车主体体会不到,他就很难去理解,说这个东西对你来说实际上是最关键的,我这个主动躲避能力和刹车能力,比这个车身钢板薄厚要重要得多。

  为了消除这些消费上的误区,实际上这些年我们也做了很多努力。当然了这些努力也不白费,虽然说用户接受的过程比较慢,但是一点点的很多用户开始明白这个道理,包括车身表面钢板的薄厚,对安全性实际上没多少影响,真正起作用的是骨架。像咱们这个楼,这个楼的墙实际上可能是玻璃,或者是一些简单的低强度的装修材料,但是真正保证这个楼安全的是什么?是这个楼的钢骨架,这才是真正保证被动安全的能力。这在很多消除用户一些消费误区的时候,我们在做很多努力。

  我们觉得,就说我如果想持久保持竞争优势,我引进的东西必须得领先一段时间,但既然是领先的,那就是我需要付出沟通成本,跟用户进行沟通。比如说我们最开始引进DSC的时候,实际上这个档次里几乎大家都不用,可是现在大家用得多了,大家都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东西了。我们最开始引进的时候,这种英文缩写DSC动态稳定控制系统,或者叫ESP,跟用户沟通起来需要很高的成本,但是我们觉得我要想保持我的品牌形象,我就一定要在技术上领先一段时间。也恰恰是这种理念指导下,我们第一代马自达6到现在,无论是技术还是造型,六年之后仍然还可以处于一个比较领先的程度,所以有所失有所得。

在本页浏览全文>>(共计6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责任编辑: 吴舟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