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7-24 14:29 来源:腾讯专稿 作者:
[导读]红旗H7在长春下线,正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这款具有年产能3万辆的红旗轿车,将作为公务用车进入销售市场。
上周,红旗H7在长春下线,正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这款具有年产能3万辆的红旗轿车,将作为公务用车进入销售市场。
此前的7月6日-8日,中央国家机关红旗系列轿车品鉴会在北戴河举行。来自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审计署等60多个部门的150多位领导干部参加了品鉴会。这次专门针对国家机关召开的品鉴会,为红旗登上省部级领导干部用车名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公务用车采购从去年开始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而2012年出台的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更是让自主品牌在公务用车市场中占据了绝大部分优势。
公务用车向自主品牌的倾斜给了自主品牌极大的发展机会,特别是一直作为官车的红旗品牌,终于再次回归官车身份,将是红旗以及一汽集团再次出发的一个起点。
官车的身份无疑让红旗在中国汽车市场提高了品牌形象地位,但是这种品牌形象地位的提高,并不能根本改变红旗在一般消费者市场中的品牌形象。
过去作为官车的红旗,在中国人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红旗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更具有高不可攀的神秘权威。因此,当红旗一度出现在出租车市场,以及私人轿车市场的时候,许多人表现出更多的惊讶。
但是,奥迪进入中国市场打破了红旗官车的垄断地位,甚至完全挤占了红旗的官车地盘。红旗是一汽集团的亲生子,奥迪只是一汽集团的养子,难道一汽集团对于养子抢了亲子的饭碗,就听之任之了吗?
我们无法了解一汽集团本身的努力程度,但是公务车市场从国家机关,到各级地方政府越来越多采用奥迪,却是不争的事实。
应该说,奥迪进入官车市场与一汽集团有分不开的联系,或者说,红旗退出官车市场也有一汽集团的部分责任。
那么为什么当初会让红旗退出官车市场呢?也许奥迪的品质与性能让红旗不得不让位。除了这个原因,我们很难从其它方面去解释。
因为,红旗作为官车的历史比奥迪要长久的多,而国家机关以及政府官员对于红旗的感情要比奥迪深得多。如果红旗轿车的品质与奥迪不相上下,又有哪个政府官员会去买一个德国大众的奥迪品牌坐在自己屁股底下呢?
那么,今天的红旗品牌准备好了吗?
可以说,今天的红旗品牌重新进入官车市场,更多的是由于政策的倾斜与支持,更多的是因为政策对于中国自主品牌的鼓励。
但是,这种政策的支持只能充当敲门砖,只能将红旗领进公务用车市场的大门,而决定红旗能否真正长期作为公务用车的仍然是技术与品质。良好的品质才是最终决定红旗垄断官车市场的决定性因素。
固然,红旗品牌借鉴了诸多国外汽车企业的先进技术,但是,如何能够让这种技术成为红旗品牌长期发展的基础才是未来的关键,或者说,红旗品牌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能力,以及形成品质、性能不断提升的基因,才能让红旗屹立不倒。
然而,红旗成为官车只是红旗品牌崛起的第一步。红旗要想成为世界级的汽车品牌,必须要在中国的私人汽车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才真正标志着红旗品牌的成熟。
红旗品牌如何从官车走向私车呢?官车的身份获得,初始的因素在于政策的支持,但是从官车过渡到私车,则必须依赖红旗品牌自己的努力。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已经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如果从红旗自身算起,则有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但是中国自主品牌的高端突破都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个问题就是高端突破一直被外资品牌所压制。
当然,被外资品牌压制的说法是从竞争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从本质上来看,自主品牌无法实现高端突破的原因是在于自身品质与技术开发能力无法实现突破。
红旗品牌也不例外。红旗品牌有其辉煌的历史,但是也有惨淡的市场经历。红旗一度借鉴许多外资品牌的技术,但是最终都无功而返,关键的问题是:借鉴太多,自主太少。
红旗品牌或许由于借鉴,提升了红旗的技术与性能,但是红旗却长期停留在借鉴的水平之上,而没有能够从借鉴中走出来,以形成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特点,从而也就没有自己的品牌与市场定位。
日前,作为上市公司的一汽轿车发布预告,预计净利出现4500万元至7500万元的亏损。一汽轿车解释原因为公司销售整车9.17万辆,较上年同期减少35.50%;同时,公司产品销售价格下降,毛利率同比减少,期间费用相对增加。
目前,一汽轿车的自主品牌包括奔腾、红旗等自主品牌。
红旗品牌市场销售的冷清能够通过官车身份获得根本扭转吗?答案显然是不能。因为今天的官车市场将不再是红旗一统天下,而是众多自主品牌坐地瓜分。即使官车更多采用红旗,目前采购市场规模不断下降的官车市场又能给红旗多大的支持呢?
因此,要想让红旗重新崛起,官车市场只能起到部分的推动作用,私人市场才是未来的重中之重。
红旗能否借官车市场的进入,燃起中国私人消费者的购买激情呢?这还要一汽人在技术、品质方面不断的努力。
责任编辑: 林夕
上一篇:厂商压库 同时加速经销商及厂商大洗牌 | 下一篇:车企对北京大雨造成死难者事件应有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