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重庆涪陵民营加油站生态调查 夹缝求生

重庆涪陵民营加油站生态调查 夹缝求生

大家车网 2012-07-19 07:56 来源:网摘 作者:

 “幸福时光”

  上世纪90年代,一些农民、包工头、下岗职工承包加油点,改成小加油站,涪陵民营加油站开始“幸福时光”。

  涪陵石油成品油协会在巴都大厦9层一条走廊的尽头,门口挂着一个“重庆市涪陵区石油成品油协会”塑料牌。20平方米的房间摆着3张老式木桌,一台脑。

  7月9日,在协会办公室,几个民营加油站老板商量怎么应对政府的“无偿收回加油站”文件。

  张正强、周东林都是这个协会的副会长,和人们印象中财大气粗的加油站老板不同,这几个皮肤黝黑,常年斜挎着小包,满口方言的男子更像批发市场的杂货摊主。

  在会长李发昌看来,这也几乎是涪陵51家民营加油站老板的全貌。“很多人都是当年下岗了,谋口饭吃”。

  李发昌介绍,涪陵是重庆东南门户,商贸发达。人们经商意识比较强。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家鼓励发展民营加油站。当时涪陵乡镇的供销社或农机站加油点多数经营不善。

  一些有生意头脑的农民、包工头、下岗职工就把这些加油点承包过来,改成小加油站。闻名全国的涪陵民营加油站就这样起于草莽之间。

  1997年,从陶瓷厂下岗的周东林四处打工两年后,凭着在工厂负责油料的一点长处,在涪陵城郊的长满杂草的荒坡路边建起一个加油点。

  同年,农妇潘仁兰借款1万多元,承包了城郊一条山沟边的江东农机站加油点,在租来的一间平房内,开始了加油生意。

  1999年,包工头幸良华拿出全部积蓄近20万元,又贷款10多万,在同乐乡建起一个小加油站。加油站地处三岔路口,位于三乡交界处,门口还有三座龙形山梁。幸良华取名“三仙龙加油站”,意图神龙保佑,生意兴隆。

  李发昌,泥水匠出身。1998年,在涪陵城郊办起他的“桥南长江加油站”。

  “那时大家都很开心。”徐道林——涪陵最早的民营加油站经营者,涪陵石油成品油协会首任会长——忆及上世纪90年代末的民营加油站“幸福时光”,充满回味。

  “加油不赚大钱,但是收入稳定,油放在那里也不会腐烂,不会变质”,徐道林说。更重要的是,当时涪陵石油公司主要做批发,民营老板是公司的座上宾,“年末还请我们吃年饭”。

  “那时油很好批,不存在打压”,李发昌说,他的长江加油站高峰时一天可以卖十多吨油。

  依靠那段幸福时光,潘仁兰一杆加油枪,一个月可以赚到三五千元,供养两个孩子读上了大学。

  幸良华还清贷款,还成了乡里令人羡慕的小老板。

  “涪陵石油成品油市场由(上世纪)80年代石油公司独家经营,全区只有高笋塘和渡口两个加油站,时常排队加油的困难局面,发展到今天既有个体私营加油站也有农机供应站供应油料的网络体系,有效方便了交通运输和工农业生产用油,有力促进了涪陵经济发展”,记者获取的一份2001年涪陵15家民营加油站集体信访材料中写到。

  这份名叫《关于社会加油站经营困难的情况反映》材料,也暴露了民营加油站挣扎求生的端倪。

  “市场红火起来,开始被轮番打压”,徐道林说

责任编辑: 梁世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