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1-17 07:43 来源:汽车公社 作者:
“市场换技术”的成与败再次成为2011年的争论焦点,对于东风,合资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帮助集团走出困境,而且,在“乾”D300计划中,合资还将成为“反哺”自主品牌的助力器。
聊起来东风十多年来的合资之路,两代东风人的感慨都从回忆开始。
“当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一次性投资成本,不得了,光每个月利息都算不清要卖多少台车出去。”神龙汽车技术中心科技及综合室经理程宗连回忆说。
东风本田销售部郑胜的记忆片段更加清晰,“我们每年都会开商务大会,有好几次,我都在活动现场给我妻子发短信,内容是一样的,‘会议开始了,又在放回忆公司过往的视频,我还是非常感动。’”
程宗连是东风第一批参与创业的人之一,20世纪70年代初加入东风,1993年5月,在神龙汽车最困难的时候从十堰来到武汉,加入神龙汽车产品部。而后者是新一代东风人,2004年11月,在东风本田成立第二年,成为销售部一员。
神龙的教训
1988年,东风开始在各个专业厂抽调一部分人学习法语,开始为建立神龙做准备。一部分人送到了武大,一部分人送到了湖北汽车学院,这些人后来绝大部分都进了神龙。
“因为不可抗因素,项目耽误了两年时间。1988年的时候上海大众刚刚出产品,等我们起来时,大众的车已经卖出很多了。”由于错过了最佳时机,1992年神龙成立时,一汽大众的捷达和上海大众的桑塔纳几乎已经占据了整片国内市场。神龙7号楼4层的研发中心办公室里,程宗连从书架中拿出暗红色的“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分卷1992?1999”,这本书记录着神龙初建时的历史。
由于产品和战略决策失误,成立后的神龙并没有按照预期的轨迹发展。在神龙公司,中方拥有超过70%的控制权,一方面神龙公司经常把一些国有企业的老毛病带入合资公司,此外,由于法方话语权相对较少,利益驱动力不足,不愿意把核心技术拿来中国,甚至消极怠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法双方在经营管理上矛盾不断。
开足马力推出的第一款产品富康不被消费者认同,这让东风和神龙非常神伤。当时,中国人不喜欢两厢车,因为富康“没有屁股”,包括一些老干部,单位里买富康送给他们坐,他们都不愿意坐。那时候的老观念认为,富康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轿车。
但是,这些压力并不致命,真正导致从1992年到2002年10年公司一蹶不振的原因是一次性投资过大。100多亿元的贷款建设,年均13.3亿元利息,相当于全部职工一年的工资。时任神龙公司总经理刘卫东说,“放谁身上也难以干好。”
程宗连告诉本刊记者,其实在前期规划时,合资双方已经意识到分期投入更利于企业的发展,但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原因,神龙必须在5年内实现15万辆的产能。因此,神龙无奈负重上路。
神龙的教训成为东风公司未来合资之路的经验。2001年与台湾裕隆汽车公司合作创立风神汽车公司;2002年,神龙公司提升合作框架、与PSA集团合作,东风悦达起亚(微博)汽车公司组建;2003年实行全面重组、与日产合资成立“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以及一个月后组建东风本田,东风皆遵循“滚动式发展”的扩能之路,以最小投资换取最大收益。
弱企难合资
2004年11月,刚从武汉理工大学毕业的郑胜经过招聘面试,进入东风本田。几乎同时,远在花都的东风日产无奈停产整顿,神龙汽车巨亏成为定局,并开始酝酿裁员,这时候,对于2003年开始起步以一女多嫁为特征的“东风模式”,被业内痛批,公司内外,风声鹤唳。
2003年6月,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诞生,它被称为迄今为止中国汽车行业合作规模最大、人员最多、合作层次最深、领域最广的合资项目。当时的集团业绩已经开始见起色,有位记者就曾问过时任总经理、现任工信部部长苗圩:“东风实行全面重组,是否扭亏为盈的良好业绩为东风提供了一个最佳的整合时机?”这位东风模式的缔造者回答道:“当然,过去我们常讲‘弱国无外交’,弱势的企业根本没有谈判地位。”
弱企难合资。与日产打包合资之前,东风也曾与多家外企进行过洽谈,结果都不尽人意。1998年,东风和福特谈判时对方仅开价2亿美金,东风不能接受,最终不欢而散。原因就在于当时东风身处困境,谈判筹码少,十堰基地和职工也是福特不愿意接纳的包袱。
就这样,在众多原因的促使下,2003年,东风倍受争议的“一女多嫁”合资模式就此形成。
1 2上一页下一页
责任编辑: 可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