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吴迎秋:市场需求是产业抉择的最终依据

吴迎秋:市场需求是产业抉择的最终依据

大家车网 2011-11-30 16:38 来源:新华汽车 作者:

刚刚过去的广州车展(微博)上,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业界看待合资自主的心态已经变得平和,很多人开始以静观其变的态度观察这些新加入的品牌。然而,就在年初的上海车展,合资自主还是一个被广泛质疑的对象。为何大家的态度在一年之内发生了大逆转?我想,这其实不值得奇怪,任何市场行为只要它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就是合理的。

事实证明,合资自主的产品在眼下日趋多元、多层次的汽车市场上并不难找到知音。从广汽本田首款产品的市场反馈来看,消费者对这类合资出身、合资质量但价格接近自主品牌的产品有着浓厚的兴趣。东风日产的总经理任勇更是直言,“我们很务实,客户需要什么、想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我们是按商业规律来做事,远离所谓的‘自主’、‘合资’之争”。任勇的话其实是想说,看待合资自主应该抛弃政治思维和概念辩论的纷扰、从更商业和市场的角度去审视。也正是由于看清了合资自主的商业可行性,越来越多的外方企业开始“顺势而为”,对合资自主的态度从初期的迟疑变成了现在的积极主动。

由于50:50的合资限定,长期以来,中国这片独特的汽车市场被一种“合资”、“自主”对立存在的“二元论”所笼罩,不少汽车人心中对“自主品牌”或者说“民族品牌”怀有深深的情节。这种情节可以理解、也值得尊重,但汽车这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最终还是要拿商业逻辑说话,让消费者用上既便宜又好用的汽车才是最终的目的。

当市场这个指挥棒挥舞起来的时候,一切都要听命于它。

曾经有某个车企领导在一个非公开的场合讲,只要产品质量过硬、驾驶感好,外观不重要。这话听上去似乎很“实在”,其实是忽视市场需求。事实上,国内外多个权威市场研究机构调查表明,中国消费者对汽车外观、内饰设计和质感的要求远超其它市场。东风乘用车副总经理柳玉春则说,不论是外观还是功能,一切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消费者不需要的功能,再花哨也要坚决去掉。

当然,对市场需求的理解不仅会影响一款车,它还能决定一个企业、甚至整个产业的前途命运。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不久前说,现阶段,自主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要靠质量的提升和技术的进步,但切莫忘记了低成本这个安身立命的优势。最近几年,包括吉利在内的不少自主品牌企业都在搞升级、搞高端品牌。在这种背景下,李书福的话无疑体现了清醒和冷静的市场意识——自主品牌要升级,但不能因为升级偏离了自己的核心市场、远离了自己的核心消费人群。

从另一个角度看,自主品牌升级不忘低成本优势不仅是市场意识,同时也在提醒自主品牌企业:不能照搬跨国公司的发展路径,走他们走过的老路。如果为了升级,搞技术堆砌、搞投入竞赛不但不能追上别人的脚步反而给自己背上包袱。

其实,汽车行业的事情并不比别的行业复杂,只要你用市场的眼光去看它,合资自主变得不难理解、产业升级也不用困惑——只要你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责任编辑: 林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