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比亚迪裁员风波调查 阵痛是转型中的必然

比亚迪裁员风波调查 阵痛是转型中的必然

大家车网 2011-09-23 08:19 来源:腾讯专稿 作者:

比亚迪人事风波在发酵。

“2011年8月29日,比亚迪汽车(微博)销售所有营销部立即解散,限定9月30前全部寻找生路,就这么突然被辞职了,突然想到了夏总离开的原因。”8月29日晚上20:52分,一条比亚迪内部员工在微博上的爆料引发了一场关于比亚迪裁员的风波,此时距离原比亚迪汽车总经理夏治冰(微博)离职不到一个月时间。

按照比亚迪官方说法,此次裁员被称为人员“优化”,属于正常人事调整。比亚迪汽车新闻发言人、总经理助理李云飞8月29日公开回应,“只是销售公司正常的人事调动,营销部没有撤销,也没有解散。人员调动只是为了更好的提升销售服务水平,提高内外部工作效率。”

9月2日,一位被“优化”的比亚迪员工告诉记者,这次裁员的数量原计划是70%,只是在媒体曝光后,公司决定降低裁员比例,而且采取分批裁员的方式。

截止到8月31日,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之前的六个战区更名为六个营销部,六个战区裁员人数准确统计:一战区由原来的117裁到63,二战区原来199到94,三战区原来141到78,四战区原来191到88,五战区原来147到80,六战区原来91到53,总裁掉人数428人。

受人事调整风波影响,9月2日,比亚迪股份(002594)收于24.070,下跌9.44%。

弥漫

深圳比亚迪总部,弥漫着一股异样的氛围。“一切正常,我们今天还开了关于文化建设的会。”9月2日,一位比亚迪汽车公关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相反,另一位比亚迪的员工当天则在自己的微博上写道,“早上来到办公室,看到很多女同事们眼角带着泪水,彼此见面也不似往日喜笑颜开的打招呼问好,而是默默低头走路,心里不是滋味,总感觉缺了很多东西。”

按照比亚迪被“优化”员工的说法,所谓“优化”,就是领导找销售公司各个科室中某一项指标排名靠后的人员谈话,表示该人员不能在销售工作,但可以调到其他事业部去,根据其他事业部需求来确定这些被优化的员工的具体岗位,一般情况下都会将这些人调去总装车间,或者调去做研发,大部分人受不了工作变动的落差太大而辞职。

“摆在被“优化”员工面前四条出路没有改变:一个月时间自己找工作;去十一事业部车间;走内部招聘;一个月找不到工作又不愿意去车间的“自生自灭”。”上述被优化的员工告诉记者。

裁员“风波”之前,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组织架构按照区域划分为六大“战区”,与六大“战区”并行的是公关、品牌、广告、渠道管理、售后、市场、网络营销、人事综合等多个事业部。这次人员变动最大的就是六大战区,现已更名为六大营销部。

上述人士同时表示,六个战区,就是直接负责一线市场的,这部分的裁员人数由之前的884人,裁到剩下目前的456人,被裁人数为428人。市场部、人事科、计划商务三个部门、培训部、渠道管理部、渠道开发部、渠道运营部、公关三个部门、行政部、广告部、法律部网络营销二个部、精品部。计划商务三个部缩小到2个,裁员50%;精品部全军覆没。

“裁员70%的说法并不属实,现在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因为这次并不是裁人,而是先内部调整。由于汽车营销部是收入丰厚,一线区域销售的工资能拿到上万元的工资,他们不愿意再回到原点,所以很多人选择离开。”关于比亚迪裁员事件,比亚迪内部也有不同意见。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汽车事业部很多人都是来自其他事业部的,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其他事业部都在减人,只有汽车事业部在增加人,现在汽车遇到了困难,人员向其他事业部分流,很正常。

动荡

“动荡,员工情绪不稳定。”提及这次人事调整对于比亚迪的影响,上述被优化的员工直言不讳。

实际上,动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员安置”,有消息显示,到目前为止“被优化”的人员很大一部分是2010年公司扩招所招的应届毕业生,其中大部分人选择了离职。由于是自动离职,所以这些辞职员工没有任何补偿。

记者咨询劳动法方面专业律师获悉,按照劳动合同法第41条,经济性裁员包括四种情况,首先是企业破产,其次是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还有就是转变经营方式、技术革新;最后是企业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这种情况一般指企业不可抗拒的因素,比如北京限购政策,导致很多中介公司关门,裁员也就成了必然。

“关于生产经营发生重大困难,可以参考公司法关于企业僵局的描述,不过,目前没有严格的定义,可以肯定的是,一般的经营困难是不算的。”上述律师表示,从专业角度来看,企业由原来的盈利转为亏损,甚至停产停业,或者经营困难导致工资拖欠,或可认定为重大经营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劳动法,裁员还要符合三个条件:1、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企业是否发生严重经营困难,2、听取职工或者工会的意见,3、将整个裁员的具体方案报送所在区域劳动行政部门备案。另外,何种裁员方式都要对被裁掉的员工进行工作一年,要进行工作一年赔偿一个月工资的补偿,并以此类推。

记者从比亚迪内部了解到,到目前为止,比亚迪高层还没有就这次人事调整对全体员工进行说明,比亚迪中层对于这次调整的整体方案也并不十分清楚。“在比亚迪汽车内部,目前这个调整估计就只有最高领导知道。我私下问过,他们都说,高层没有说明白。”比亚迪汽车一位中层告诉记者。

9月1日,在一位被“优化”员工的微博上,这样写道:比亚迪,请你勇敢的对被你裁掉的员工说,你们被炒鱿鱼了,而不是你被优化了,谁都有困难的时候;比亚迪,请你善待你的员工,把他们辞掉的时候按照劳动合同法对他们进行赔偿,因为他们为你付出了青春;比亚迪,请你不要对你的员工说:“我的车拴一条狗都能卖出去”,因为辉煌会有生命期限。

当然,关于“动荡”,比亚迪内部也有不同看法。“候总上任之后提出三个不变,渠道不变、商务政策不变、人员架构不变。“比亚迪现在汽车销售确实遇到了困难,这种人员变动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汽车事业部每个季度,也就是3、6、9、12月份都有一次人员变动,每一次变动都会优化一些人。”

实际上,比亚迪一直重视校园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以及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始终是比亚迪的生力军。“比亚迪对我们还是可以的,我们一毕业就可以住楼房,而且是单人间、房间里都装了热水器,还可可以零首付卖车,每个月都有车补和电话补贴,我已经很满足了。”一位在比亚迪工作三年左右的员工告诉记者。

阵痛

阵痛,比亚迪转型中的必然。

关于比亚迪此次裁员风波的原因,有分析人士尖锐地指出,此前一些销售区域的领导者包括夏治冰纷纷离职,与比亚迪去年的战略失误有很大关系。“2010年比亚迪定下80万辆激进的产销目标,之后疯狂扩招人员,扩展经销商网络。然而,2010年并没有实现销量高歌猛进,大量经销商开始退网,人员调整也成为必然。”

当然,比亚迪汽车的滑坡,与中国车市整体增长速度放缓、自主品牌生存条件进一步恶化有很大关系。一方面是鼓励政策退市,一方面来自合资自主的压力,上半年中国车市的发展态势表明,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受到更大的挤压,从1-7月市场销量看,全国乘用车同比增长为5.89%,自主品牌却同比下降1.03%,市场占有率也较同期下降3.06%。

值得注意的是,在比较有代表性中国自主品牌车企中,比亚迪是下滑速度最快的一个。回归A股尚未满两个月,笼罩“巴菲特光环”的比亚迪交出的第一份财务报告便呈现了业绩滑坡,中期净利润仅为2.75亿元,同比大降88.63%。

8月22日,比亚迪发布半年报,2011年1~6月份,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25.45亿元,同比下降10.77%;每股收益0.12元,同比下降88.68%。上半年,比亚迪汽车销量仅为 22.58万辆,下滑22%

值得注意的是,汽车业务业务的收入比重下降明显,汽车业务销量下滑导致汽车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5.21%,收入占比由去年同期的54.42%下降至45.61%;手机部件及组装服务业务收入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无明显变化;二次充电电池业务营业收入则同比上升17.31%,收入占比由去年同期的8.51%上升至11.19%。

转型

王传福和比亚迪的神话已经“破灭”。

2003年,在一片造车热中,比亚迪接收购西安秦川,成功切入汽车领域。2005年以来,比亚迪汽车每年实现100%的高增长,2008年实现销量20万台,2009年上半年,全国轿车销售排名第七,同比增长176%,市场占有率5.45%,成为自主品牌的主力之一,由此创造了王传福和比亚迪在汽车行业的“神话”。

实际上,王传福所领导的比亚迪不仅仅是一个价格“屠夫”,一个以低价发起疯狂进攻的市场“颠覆者”,和大多数企业“利润=销售-成本”的思维不同,比亚迪凭借其低成本扩张模式,从一开始就设定售价和利润,成本控制成了比亚迪技术研发的重要目标之一。

正因如此,比亚迪更加重视如何运用技术改造的方式来降低成本,这其中包括生产设备研发、生产流程改造和材料改进,由此形成了比亚迪汽车从模具到发动机,从核心零部件到整车制造各个环节亲力亲为,与当今汽车制造商背道而驰的"垂直一体化"生产模式。

但是,在比亚迪急速扩张的大背景下,这种模式中粗放式的管理、质量监管的缺失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比亚迪模式开始受到质疑,经销商大面积退网、夏治冰离职,更是让业界反思比亚迪汽车的发展模式。

减速、收缩、转型,是比亚迪必须面临的选择。年初,王传福第一次公开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反省,“过去几年公司过于注重规模和增长速度是错误的。未来比亚迪会更加关注“售车质量”而不是“一味追求市场份额”,抛弃冒进思路,比亚迪未来几年计划以10%至20%的速度保持平稳增长。

责任编辑: 杨小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