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7-02 08:08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
“光影雕塑”的外形,引擎盖上雪豹般肌肉感十足的线条,号称“20万级欧系血统SUV的最佳选择”……2012年5月的北京国际车展上,广汽自主品牌传祺开发的新款SUV车型GS5惊艳亮相。
“传祺GS5不仅是提升传祺高端品牌形象的拳头产品,还是广汽集全集团之力打造的重量级SUV。我们做自主品牌已经5年了,开始渐渐上瘾,再没有其他汽车项目比自主品牌更吸引我。”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吴松对《中国经济周刊》如是表示。
SUV延续传祺DNA
与广汽合资品牌是中国汽车史上的急先锋不同,广汽的自主品牌进程相对晚很多。
2005年,广汽集团开始谋划自主品牌战略;2007年,成立了项目组,投资68亿元全面推进自主品牌建设;2008年,成立了以广汽乘用车公司为主的独立公司,承担自主品牌汽车的生产和经营;2010年9月3日,作为广汽“中国第一自主品牌轿车”的首款产品,“传祺”成功下线;10月中旬,首批500辆“传祺”轿车作为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指定用车,高调亮相,引起世人普遍关注。
“汽车业是典型资本、技术和管理密集型的产业,全球没有哪个市场像中国市场竞争得这样激烈。但中国汽车尚未出现一个强势的自主形象。”吴松感慨。
经过近10年打拼,中国车企意识到低价路线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随着消费者品位的提升,对产品的尺寸空间乃至级别都在向上移动。
“尤其是像上汽、广汽这样的大型汽车集团,从提出发展自主品牌开始,就没有打算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低端车型,而是‘高举高打’,以中端车型为起点,向高低两端延伸。”知名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认为自主品牌车企在中高端细分市场上要想成为主流,必须具备自己的研发技术能力。比如吉利收购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DSI)、广汽自主乘用车与菲亚特动力科技技术合作,都有着各自对高端品牌配套体系的精益化改造诉求。
“传祺”之后,如何续写传奇,成为广汽自主之路近两年的奋斗目标。
“我们仔细考察了市场,发现过去一年,中国车市整体只有5.19%的增幅,但SUV市场却实现了20.19%的高速增长,充分表明SUV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这反映出消费者对于产品多元化与个性化的需求。”吴松介绍。
他告诉记者,传GS5目标直指中高端都市SUV市场。广汽聘请国外最专业的团队操刀设计,传祺GS5首席专业总设计师吉拉尔迪·马克拥有28年整车开发与底盘调校经验,经他设计的底盘采用与奔驰M级L、吉普大切诺基等豪华SUV相同的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挂结构,让GS5成为目前中国国产SUV产品里以最高分通过美国防侧滑试验(鱼钩测试)的车型。
“概括地说,传祺GS5是在欧洲高性能‘大平台’基础上,轴距长达2710 mm,可以媲美头等舱的舒适‘大空间’,融合广汽乘用车独创GAC碰撞吸能控制技术,堪称‘大安全’的作品,我们期望传祺GS5的三大优势能够有望‘以大欺小’,在都市SUV市场大有作为。”吴松自信地表示。
公车采购,市场“北伐”
作为传祺品牌旗下第一款SUV产品,广汽传祺GS5根据不同配置共推出7款车型,给出了12.38万~22.98万元的官方指导价。比此前业内流传的9万~16万元之间的售价预期高出很多,终端销售市场的反应如何?
“作为一个新品牌,我们的销量会逐步上升,2012年希望拿下3万~5万辆的销售业绩,这是基本要求。月销量3000辆是第一个平台,然后逐步走向第二个平台月销量5000辆。”吴松这样预期。
记者了解到,2011年传祺轿车的销量为1.7万辆,是目前中国品牌单一中高级车型上市首年最好成绩,但这个数字仅相当于广汽旗下外资品牌本田雅阁一个月的销量。“目前自主品牌最大的尴尬是很经常有价无市,叫好不叫座,对于传祺而言,购买者与其说是信任自主品牌,倒不如说是信任广汽在制造凯美瑞和雅阁中积攒下的经验,但这实际上已成为传祺品牌实现销量提升和品牌突破的最大羁绊。”贾新光分析。
广汽集团一位内部人士则告诉记者,当初选择从中高级车入手,开拓一个全新的品牌,广汽就明白必须面对“叫好不叫座”的局面。他说:“车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发动机、变速器、电控与底盘,我们希望用质量说话,用时间证明实力,广汽GS5以一个自主品牌新军形象,直接‘叫板’东风本田CR-V和北京现代ix35等成熟车型,无论从品牌地位还是从技术积累角度看,突围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据悉,为了与传祺轿车形成合力,在提升整体销量的同时,广汽正在进一步增强传祺品牌的影响力。目前传祺品牌主要在一二线市场推广,但从2012年开始将陆续在三四线、五六线市场推广。在渠道上,广汽传祺采用“4S+S”模式,即“一个总店+若干卫星店”模式,以广州为核心,开始“北伐”之路。同时,广汽积极进行公车采购路线,国家推出“双18政策”后,广汽乘用车又以最快速度第一时间推出了1.8L传祺,目前在华南地区不同行政级别的法院、检察院、银行乃至驻华大使馆,都能看见传祺的身影。
也许,正如吴松自己表达的那样:“做自主不是做生意,品牌文化不是靠一辆款产品就可以形成的,而是靠一系列产品及一个统一的战略思路去推进。一个成熟的品牌,时间历练是必要条件,这个过程是急不得的。”
结束语: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一路走得不易,但它们的努力世人可见,未来依然任重道远。截至本期,系列报道刊发完毕,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责任编辑: 黄念
上一篇:广州汽车限购令“先限再听民意”不妥 | 下一篇:经销商与厂商应同甘共苦 良好互动齐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