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国际油价暴跌,是否为能源价格改革良机?

国际油价暴跌,是否为能源价格改革良机?

大家车网 2012-07-02 08:53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导读]6月28日,国际油价再次暴跌,纽约WTI油价跌至每桶77.69美元,北海布伦特跌至每桶91.36美元,这是2008年以来的最大跌幅。

国际油价暴跌,是否为能源价格改革良机?

油价暴跌

改革论坛

6月28日,国际油价再次暴跌,纽约WTI油价跌至每桶77.69美元,北海布伦特跌至每桶91.36美元,这是2008年以来的最大跌幅。欧债危机越演越烈,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印度泡沫灰飞烟散……各国都出现了“钱花光了,而危机没有走出来”的窘境。如果用黄金计价合算,现在每桶油价77.69美元,仅相当于2009年1月的43.73美元,逼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33美元的最低点。

根据国际油价走势,预期到7月初国内油价将会迎来第三次下调。原本在油价下行时推出新机制改革最为有利,因为消费者和媒体的批评压力相对较小。而价格上行时改革,实施难度则较大。现在媒体常批评说,油价“涨多跌少”,就是因为当初成品油调价机制是在2009年初的国际油价最低点时推出的,此后油价从33美元/桶一路飙升到126美元,在此趋势之下自然是涨多跌少。

油价改革势在必行

但从目前的阶梯电价改革来看,在“最大限度不影响大多数老百姓”的前提下设计的改革,推行起来都困难重重;而以缩短油价调整周期的油价改革,会使老百姓更有坐“过山车”的挫折感。这对于又想推进市场化改革,又不想得罪老百姓和经营者的改革预期,似乎有点“难于上青天”。

目前的成品油调价机制存在不少问题,经营者的“两桶油”和民企不满意,消费者也不满意,再次改革势在必行。但是,油价在中国承载了太多的期望值:首先是宏观调控, CPI升高、GDP减速、春耕麦收、春节回家等等,都可能影响油价的调整;其次是作为央企的“两桶油”要有利润,保值升值,要维持全球竞争力和中国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其三要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施;其四要维护中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其五还要让老百姓、经营者都满意……而这许多预期又是相互矛盾,相互制衡的。

从台湾正在推行的油价电价双改来看,能源价改后,台湾每度电价从0.6404元人民币调到0.6524元,只增加了一分钱;而改革前的台湾油价折合人民币6.37元/升,改革后为7.37元/升,比世界绝大多数地区都低得多,但并没人买账。

中国大陆和台湾的能源价格改革,面临的似乎是如出一辙的难题。一些反对者看似为低收入者代言,却为高收入者争取了更多的利益。低油价的结果是满街跑着大排量、大尺寸的名牌私家车、SUV,而真正的低收入者的交通工具在台湾是50CC的轻便摩托,在大陆则是电动自行车。

挪威和英国是西欧的油气生产国,但挪威油价高达19元/升,英国超过16元/升,均居全球最高之行列。自然在这些国家满街跑的都是小型车和微型车,使用节油车蔚然成风。油价中高额的税收和国有石油公司的收益被用来照顾老人、孩子、残疾人和真正需要照顾的低收入者。

市场机制应得到尊重

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是允许商品价格反映市场的真实成本和价值,只有这样,价格机制得到尊重,才可能有更多的经营者进入市场,通过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经营效率。目前,商务部和国家能源局都提出进一步引导民营经济投资油气领域,但如果油价气价无法反映真实成本价值,民营企业是很难参与市场竞争的。而能够反映真实成本价值的价格机制不是靠人为设计的,只能通过逐步开发市场,鼓励竞争来逐渐确立。政府必须有决心逐步从价格管制的制高点上退下来,从价格的制定者转变为价格的监督者。

油价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只能针对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改进。调整周期需要缩短,采用22个工作日似乎太长,台湾每周一次的调节方式可以借鉴。采用“移动平均变化率4%”也不够公平,应该根据平均浮动率直接调节。采用布伦特、迪拜和辛塔未必就合理,不如将参考基点适当增加,采用5~6个参照基点的数据,同时建立国内原油期货市场,并将该市场形成的交易价格作为定价参照基点之一,并根据上一季度各地进口量加权平均。此外,油价中的相关税费尽量采用固定值,不要采用百分比,这样可以避免因国际油价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也被进一步放大而影响经济,同时也不会因为国际油价下降而影响政府财政收入。

在能源价格结构的制定中,对于市场变量部分要逐步放手于市场,让经营者有利可图,才可能吸引足够的竞争者参与;对于搭载在价格上的关系环境、资源、基础设施、储备和能源安全的相关费用和税收,继续坚持政府定价;通过进一步开放市场,形成竞争来制约经营者的过度利润。政府只在市场机制失灵时,才出面干预,通过能源价格的宏观调控决不能常态化。

能源关系国家兴衰,中国的能源价格改革需要基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战略利益来进行。

责任编辑: 可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