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公车消费持续滋生腐败 势头为何挡不住

公车消费持续滋生腐败 势头为何挡不住

大家车网 2012-06-01 10:30 来源:网摘 作者:

[导读]据财政部2011年初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超过1000亿元,且每年增长率都在20%以上。公车改革探索已走过18个年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却无实质性进展。

据财政部2011年初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超过1000亿元,且每年增长率都在20%以上。公车改革探索已走过18个年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却无实质性进展。笔者忍不住要问:为何公车消费上涨势头仍难以遏制?

公车这张温床为何还在滋生腐败

如果从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算起,我国的公车改革已经进行了将近18个年头。据有关统计数字,早在“八五”期间,全国公车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约为GDP增长速度的3.5倍。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耗用约为3000亿元。在社会强烈呼吁下,公车改革在2003年前后正式启动,各地纷纷采取了“卖公车、发补贴”的办法。然而,汽车在政府采购物品中始终占据前三位,2005年全国政府采购公车花了600多亿元,2006年则一举突破700亿元,占财政部预计实现的3000亿元全国政府采购规模的近1/4。

近10年来,中国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长约20%,约是GDP增速的两倍。这就大大增强了公车的消费能力。尤其是一些原先财政困难的地方政府,在地价高涨的今天,土地收入的增长确保了公车消费能力的增长。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

据统计,社会上私家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是0.82万元,而党政机关单位公务轿车则高达3万元以上,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有的部门和人员还采取虚开加油、维修发票等手段,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反腐倡廉提了这么多年,也抓了这么多年,为何公车这张温床却还在滋生腐败?

为何不逐步减少或者封存公务用车

要一下子一刀切,砍掉所有公车,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为何不采取递进的办法来推进公车改革呢?

去年11月初,央视披露北京公务用车已达70万辆,占北京市机动车总量的近15%,且主要集中在城区,极大占用了本就稀缺的道路资源。在北京挖空心思治堵的当口,这一信息耐人寻味。

近日又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已启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调研工作,厅局级以下官员专车或全部取消。然而,国家发改委对此回应称,近日媒体的报道是引用了今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关于公车改革的提案(即在今年3月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针对公车改革遭遇的难题,民革中央提交的《如何破解公车改革之困局》的提案)。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正在起草一份关于公务车改革的声明,近日将对外公布,但还并没有新的关于公车改革的文件出台。

其实,如果逐年减少或者封存部分公车,这样坚持几年,公车改革将会产生重大成果。但我们看到的是,目前尚未出台明确的方案。

公车改革步子为何不能再大一点

对于民众一直呼声很高的公车改革,部分城市曾进行过试点。

2009年5月,杭州市出台车改方案,其核心内容是市局(副厅)级以下一律取消专车,实行货币补贴,大部分公车向社会公开拍卖。经过几年实践,杭州的公车改革获得较好的社会评价。然而,各地的情况不同,杭州的改革并不一定适合其他地区。这些年,各地进行的公车改革试点方式不一,效果也不一样。各地公车改革试点,大致可归纳为三种模式:一是货币化改革,发放车贴补助;二是集中化改革,即把各单位分散管理的车集中到一个部门统一管理;三是规范化改革,即通过单车核算、节假日封存、安装GPS等方式加强监控与管理。

昆明:2010年1月15日主城4区启动试点,上缴各类公车920辆,258辆用于组建机关公务交通服务车队,462辆被公开拍卖,成交价1654.98万元收回区财政。同时,各区财政局统一制作实名制公车专用卡,按季度将定包干经费核发到卡上,每月人均400元,用于私车公用时在指定地点维修、加油,购买公交IC卡,租用区机关公务交通车和其他社会车辆的费用支出,超支不补。

广州:2011年6月,广州对全市公务车安装GPS跟踪系统和身份识别系统,分级管理。严禁公务员周末使用公车,如果使用,监管系统将发出警报,一次口头警告、两次书面警告、3次追究责任。经批准后私用的则收取相应费用,每公里1.5-1.7元。

“应该说这三种模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都不是十全十美。”谈到这些公车改革探索模式的优劣,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说。“货币化改革的关键是如何确定一个合理的车贴标准;集中化改革的局限在于它更适合中小型城市;规范化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治标不治本。”

而公车改革最为成功的是安徽铜陵市,车改主要是设立补贴标准,不购车人员可每月按标准享受补贴。同时,设立了公共交通费,按个人车贴的10%-30%安排公共交通费,专项用于特殊公务活动。此外,鼓励“私车公用”,比如对私车用于重大接待、重大活动及边远地区的特殊公务活动,距离本单位15公里以上的,原则上按每公里给予0.4-0.6元补贴,一天最高不超过50元。铜陵市车改前年车辆运行费用为2033万元,车改后年交通费用为1330万元。

因而,把公车改革节省下来的钱投入当地的市政交通设施建设和车主的汽车文化教育,相信城市拥堵的局面将很快得到改善,这不仅是笔者希望看到的,也是广大私人汽车消费者所愿意看到的。

责任编辑: 许乐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