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收费公路清理不触及“痛痒”必是徒劳

收费公路清理不触及“痛痒”必是徒劳

大家车网 2012-06-01 16:34 来源:网摘 作者:

本报昨天报道了一条关于公路收费专项清理行动的消息。这条消息看得人很是胸闷——专项清理行动已经执行了一年,但高速公路乱收费现象仍不少见,治理缓慢。

记者的报道中清楚地揭示,这一年的治理行动“雷声大雨点小”。回想起一年前此次清理行动开始之时,社会各界对此寄予厚望。现在看来,的确是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中国公路的积弊之一,即是关卡众多,收费混乱。长期以来,乱收费问题可谓是颗“毒瘤”,肥了少数人,却弄得民众怨声载道,也使得物流成本大大增加。舆论曾惊呼,中国公路不能永远是乱收费、乱吸金的“机器”。

公路乱收费的历史老毛病,为什么长期得不到很好的治理,甚至连始于一年前的专项行动也成效不显?从根源上看,背后主要是既得利益的固化阻挡了治理之手。正如本报记者的报道中所指出的,收费公路难降价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成为其利益共享者。而此次专项行动采用地方上报的方式进行排查,或存在虚报瞒报的可能。

当一些地方政府成为“问题制造者”,清理之难就可想而知了。政令之不达,清理之不顺,全然合乎逻辑。如果清理行动不能针对“问题制造者”开刀,那么,“雷声大雨点小”的结果,不会令人感到奇怪。

说到底,不能触及痛痒的清理都是徒然,就像不能触动利益再分配的改革都是伪改革一样。中国当下的很多问题,如同公路乱收费的清理,病因虽然清楚,但是既得利益日益有固化趋势,切割既得利益的难度,可想而知。也正因此,很多事情,在民怨很大之后,开始整治、整顿,但很有可能只是热闹一场,过后依然如故,皆因根子上的问题没有解决。

比如,许多土地的大量闲置,触目惊心,揭示了扭曲的利益共同体之下土地市场的混乱。地价的升值,其财富增长理应由全社会共同分享,但全民的利益往往成为部分人的利益。这背后一些开发商的贪婪,以及一些地方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过于“默契”,袒露无遗。可以这么说,直到今天,土地闲置问题依然不可小视。数年来的清理,没有产生理想的效果。

再比如,仍是关乎土地——多年来,土地违规流转问题相当严重,数据显示,每年违法用地案件高达数万起。诸多违规土地流转行为,既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也往往直接造成对农民利益的侵害。人们已经很清楚,在违规土地流转背后,隐含着相当强烈的地方获利冲动。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本报近日深入报道的、上演于西双版纳的“最后圈地狂潮”。地方政府和投资商各有所求,各谋其利。正是这些利益群体的利益固化,导致违法用地案件的查处,难以真正戳到痛处,且挂一漏万。这几年中,查处、问责力度一年严似一年,仍未使问题真正得到解决。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一触及“痛痒”,不少时候便有些手软。

既得利益本是一个中性的词汇,现在却是指利益群体不当谋取的私人或部门利益,含义明显趋贬。这个词汇在今日中国社会中备受诟病,实在也是因为类似问题层出不穷。一些权力在握者借公权力谋私利的现象,颇为普遍,也直接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具体问题上的清理整顿也好,宏观面上的改良与改革也罢,都无法回避某些既得利益群体“绑架”公共利益的现实。

回到公路收费专项清理行动一事来看,此项行动要想有真正的成效,则必须挪开既得利益者的阻挡之手,要让道路的性质和目前的收费状况更为清晰。当然,公路乱收费的背后,在商业意义上,也还有投资体制的纠结,这是另一个问题了。如何挪开既得利益者的阻挡之手?要有决心,有勇气,还要有智慧才行。

责任编辑: 黄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