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改善汽车室内污染需改善上下游产业关系

改善汽车室内污染需改善上下游产业关系

大家车网 2012-05-22 11:07 来源:腾讯专稿 作者:

关于装修材料问题,今年以来站在风口浪尖的是万科和安信地板,作为全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和全国最大的地板生产商,它们的强强合作背后,竟然是一块块甲醛超标的产品,材料的环保问题不由得引起广泛关注。

改善汽车室内污染需改善上下游产业关系

不过,在汽车领域,其内饰材料、零部件对人体产生的污染才刚刚被提上议事日程。从今年3月1日开始,《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就开始实行,这标志着汽车室内空气质量从没有标准到有了标准,但是本届人大代表李书福表示,光有标准还不行,还得进行立法,毕竟“指南”和“条例”其约束能力是不同的。

汽车室内污染在2012年开始逐步被关注,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我国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超过1亿辆,这么大的保有量其带来的影响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其次,汽车污染的危害越演越烈,让大家不得不正视这个话题。

作为购买新车最“基本”的感受之一,坐进去一股味道已经伴随着每一位车主很长时间。因为精益化生产的原因,内饰材料和零部件几乎没有库存时间,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就被送上了生产线,再第一时间变成整车的一部分送往4S店,在走完最多一个半月的物流、仓储、销售流程后,这个车子就被车主开回了家。正如房间装修完要吹上三个月、半年。

此前,中国室内环境监测中心在国内5座城市进行的随机抽检表明,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近9成汽车存在车内空气污染问题,大部分汽车车内的有害气体含量超标五六倍,最高达到十倍。

不过,汽车室内污染被广泛关注仅仅是今年以来的事情。比如,上海通用的雪佛兰科鲁兹今年开年就被爆出电磁波污染的事件,网络上疯传科鲁兹的电磁辐射超过变电站30倍。虽然,上海通用很快出来辟谣,但这条被数万次转发的帖子背后凸显了对汽车室内环境的普遍忧虑。国内最大的轿车生产厂尚存疑虑,更何况其他厂家呢?

而最近,美国媒体发布《“汽车有毒”榜单》对204款车内饰、方向盘、脚垫、仪表盘、扶手、座位等做了测试排名。这里列出“前”三名:2011款三菱欧蓝德Sport,2011款克莱斯勒200SC,2011款起亚秀尔……可以看出,所列车型均为各个厂家比较主力的车型。如果主力车型尚不能在室内空气质量上表现突出,那么其他车型可想而知。

因此,车企与汽车配件商在价格和利润上的博弈,我认为是导致当前汽车污染的原因之一。无论是万科与安信地板、苹果与富士康血汗工厂、沃尔玛与千万供应商,这些下游企业与上游企业的关系实际是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的关键。

关于商品的利润,有两种观点,一种是马克思的,大家所熟知“300%的利润(资本家)敢犯一起罪行,甚至冒着被绞首的风险。”另一个利润来自李嘉诚,“如果10%的利润是合理的,11%的利润是可以的,那我只拿9%”。

我们不再是一个资本纵横捭阖,横征暴敛的时代,而是一个讲求企业社会责任、基业长青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合理利润来保证供应商的生存质量,也能从另一个层面来保证消费者获取的利益,这也是为企业从长远来打算。

李书福作为人大代表,他提出一个立法的问题,实际上,法律手段来管理、监督、执行已经是“最后的防线”,在这道防线面前,很多消费者肯定已经遭受了“汽车室内污染”的侵害。我们更应该呼吁企业家们,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小问题”。

因为产品质量毁掉一个企业甚至行业的情况比比皆是,三鹿、双汇、蒙牛,我国立法与监管越来越成体系已经成为趋势,在这个趋势之下,车企应该到转变“竞争理念”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 张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