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5-16 10:43 来源:腾讯专稿 作者:
日前,随着日本富士重工的明确表态:2016年之前在中国进行国产无望,宣布备受关注的“奇瑞——斯巴鲁”合资项目就此搁浅。
与吉利购并沃尔沃等项目的一波三折相比,“奇瑞——斯巴鲁”合资项目从开始看来并无悬念:奇瑞的规模、与政府关系,斯巴鲁的中国市场预期让开始阶段在外人看来顺风顺水,似乎就是一个“盖章流程”问题。而最后的搁浅也干净利落,远比萨博与“两庞”的纠结明朗。但这样的“利落”也不能不让人多费心思:为何看似顺水推舟的“好事”戛然而止?
目前业内的解读是:即使到2015年,富士重工对于斯巴鲁的全球销量目标也仅仅为85万辆左右,而就在目前,斯巴鲁年出口中国已经达到 5万辆,获得几十亿的净利润,在这样的前提下,富士重工与其冒着“在华生产出让核心技术”的危险,倒不如保持现在状态坐享其成。一句话:富士重工叫停斯巴鲁在华国产,源于“诚意不足”。——如果有足够的诚意,为何不感冒这样的风险?!
认真思索,就不难发现导致“奇瑞——斯巴鲁”合资搁浅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合资政策——一方面是其“解读”,一方面是其“改变”。所谓解读,指的是不同的车企在合资项目上可能遇到完全不同的待遇。而不同的待遇所一句的却极可能是相同的条款。以“奇瑞——斯巴鲁”合资项目来说,官方给出的理由是:丰田是斯巴鲁母公司富士重工的最大兼控股股东,而按照中国的产业政策,一汽丰田与广汽丰已经用完了合资名,斯巴鲁与奇瑞的合资算是丰田第三家,这与政策不符。但是:克莱斯勒同样持股三菱(最高股比远高于丰田对富士重工的股比),但北京吉普、长丰汽车和东南汽车已经“花落三家”这个怎么解释?!如果说这样的“同运不同命”已经不公,那么合资政策近期的改变(增加电动车和合资自主产品项目)则更令人气闷——企业以追求利润为天职(当然是在符合法律的前提下),这样明显的政府干涉当然令人警惕。或者我们打个比方:已经在华合资的车企算是过了门的媳妇,对婆婆的要求是否有理都要容忍三分,更何况这个大方的婆婆要足了面子之后会不吝惜私房钱的施舍;但是对于尚未迈过门槛、还在考察的“女朋友”来说,这种常常临时起意、又有出尔反尔的婆婆自然令人警惕——如果没必要“舍身求财”,当然要干净利落的回绝。
斯巴鲁的“抽身而退”对于双方来说顶多算是暂时的面子难堪,至少从现在来看是值得庆幸的——无论对哪一方。否则未来的龃龉也许将带来更大的损失。也许有人会提出不同看法,这点也好验证——且看一下近年来已经完成“自主品牌——国际品牌”合资大业的车企走势即可。2015年并不遥远,我们等得到。
责任编辑: 陈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