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外媒观点:吉利首开与国际品牌合作先河

外媒观点:吉利首开与国际品牌合作先河

大家车网 2012-03-23 14:24 来源:汽车商报 作者:

《美国汽车新闻-中国》执行主编 杨坚

长期以来,“伙伴”一词一直被在中国运营的汽车制造商们所滥用。当国外汽车制造商们将其中国合资公司称为“伙伴”时,我们都知道他们并非是用该词的真正意义。然而,当沃尔沃汽车(微博)公司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公司于上周宣布建立技术合作关系时,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它们是认真的。

为何会这样? 让我们从竞争合作关系开始说起。

中国的法规要求想在中国建厂造车的国外汽车制造商必须与一家中国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所以名义上的中方合资伙伴并不是外国厂商可以自主选择的。由于双方公司都在生产汽车,因此它们事实上是彼此的潜在竞争对手。国际汽车制造商的研发通常在母国进行,中国的合资企业仅仅作为组装厂使用。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决定了合资企业的中方难以从外方学习技术。

但沃尔沃与吉利的情况大不相同。前者已经被后者收购,这使得它们可以较好地协调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根据双方达成的交易,双方将合作开发小型发动机、小型车平台,以及替代能源汽车,如电动汽车、传统混合动力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从双方的声明中不难看出,吉利将可获得尖端技术。那么沃尔沃从此项交易中又获得了什么呢?该瑞典汽车制造商将会与吉利一起采购零件,从而让双方都能获得折扣优惠。未来双方的产品可以共用生产线,甚至可以共享车型平台。这些都将有助于沃尔沃降低在中国的生产成本。

与吉利的联盟会损坏沃尔沃的品牌形象吗?只要两个品牌在市场营销和销售上严格分开,就不会发生上述情况。 李书福是一个聪明人,相信他知道如何做到这一点。

当然,总体上看,这项交易的主要受益人将是吉利,在采用沃尔沃的技术后,它将可再上一个台阶。吉利的国内竞争对手们对此应很羡慕,因为它们绝不可能从其国外合作伙伴处获得这么大的帮助。

《日经汽车技术》记者 浜田基彦

笔者不久前看了电影《碟中谍4:幽灵协议》。主人公驾驶着德国宝马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i8”,伴随着马达抑或是齿轮发出的“咻咻”轰鸣,穿行在大街小巷。这个声音或许是好莱坞音响师心目中混合动力车应有的声音。

好莱坞的影响力巨大。好莱坞式的律师、好莱坞式的间谍,即使在真实世界中不可能存在,也会成为“样板”。这部电影就是一个好例子。间谍要是帅到那么惹眼,岂不是自找麻烦。而那个声音也是好莱坞式的HEV声音,估计会铭记在很多人的心中。毕竟作为该系列最热卖的一部作品,仅在日本观影人次就达到了400万。

在EV(电动汽车)和HEV开发中研究噪声问题的人估计会有“啊,竟是那么大声音”、“我们早就跟那种动静说拜拜了”之类的想法,毕竟在技术人员看来,行驶过程中的噪声是越小越好,技术上也确实实现了突破。

但客户想要的东西并不是技术。“技术上正确”并不是绝对的。这甚至和“好莱坞式”的做法是一样的。这也是制造汽车的难处。 一家日本大型企业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件事。刚刚推出的涡轮增压车遭到了客户的投诉。“声音不像涡轮车”。这位顾客估计不是那种追求高贵的人。这位顾客无疑是觉得“如果声音不像涡轮那样轰鸣,就是跑起来也没劲”。

顾客就是上帝,与高雅或俗气无关,技术人员只得“含泪”着手“改善”。毕竟笔者没看到哭的场面,严谨一点的话,是聊起这件事的技术人员回顾当时感叹,“我们是‘含泪’进行改善的”。是否果真如此,现在已经无从考证。 总之,技术人员为此进行了“看似无谓”的“改进”。

话题转回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开发者们正在为减少噪声日以继夜地努力。依靠现在的技术,噪声可以大幅减少,甚至可以把马达发出的噪声音频提高到人耳听不到的范围。但技术人员最好做好心理准备,根据顾客的感知,这些努力有可能会白费。对于这些车型的动静,“不像碟中谍那样发出‘咻咻’声就不像混合动力”的投诉说不定哪天就会来。

这就是汽车设计与其他工业设计的不同。比如,在设计发电站时,设计人员的方向明确,效率越高越好,NOx排放量越少越好,成本越低越好,噪声越小越好。通过衡量多个条件,虽然有些必须放弃,但从每个条件来看,前进的方向已经确定。这是正常的设计。 但汽车并非如此,是一场没有方向,寻找合适着陆点的“分寸”之争。顾客们需要的汽车是适当地敏感、适当地张扬、适当地安静、适当地吵闹、适当地沉稳、适当地柔和。从这个角度讲,汽车开发是一项非常繁琐,却令人无法感到干烦了的工作。

责任编辑: 吴舟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