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2-09 09:15 来源:腾讯汽车 作者:
汽车在100年前就开始进行电影营销了,如今依然能看到生硬的植入式广告,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与其不考虑观众诉求地“强力插入”,还不如作些非植入式的逆向尝试。
长时间“插播”的风险
许多汽车品牌以植入式广告赞助电影时,让旗下产品长时间霸占镜头,以长时间曝光产品为唯一目的——忽略对剧情的推敲和植入的合理性,让汽车电影营销停留在“植入”的层次。看过《偷天换日》中的MINI、高群书《西风烈》中的Jeep牧马人,你可能不会对剧情有深刻印象,记住的只是车型在天马行空的虚幻世界中驰骋的身影。
电影营销的植入与非植入之争
在电影中长时间“插播”汽车形象显然有风险。《偷天换日》和《西风烈》讲述的均是一个不太复杂的故事,汽车形象展现得固然淋漓,却忽视了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有评论称“汽车应成为影片情节发展不可或缺的道具”才能算成功的植入,这方面《变形金刚》和《007》系列电影是不错的范例。《变形金刚》中的雪佛兰科迈罗和《007》中的阿斯顿·马丁均有大量曝光,经过拟人化处理和多年合作,已塑造出人车合一的银幕形象,观众看到车就能想到大黄蜂和邦德的人物个性。
如不能达到人车合一的境界,植入广告则停留在偶有曝露的层次较为合适,以免露出过多造成观众反感。电影中,汽车的惊鸿一影有时更有冲击力,配上精练的台词,甚至能成为影片的点睛之笔,如《唐山大地震》中老款宝马7系的经典姿态、《整编特工》中凯瑟琳·海格尔对着一辆直体侧空翻N圈后安然落地的沃尔沃惊叹“Wow, Volvo rocks!”。
雪佛兰“不露脸”的大手笔
只有上海通用敢这么玩儿,用上千万元投入了数部没有产品在情节中曝光的电影。两年前,在“11度青春”系列电影中,11部雪佛兰投资的短片只作为情感沟通的工具,为科鲁兹赢得年轻人情感而展开与汽车没有直接关系的剧情。《老男孩》等11部短片有着唯一的题材,也是雪佛兰科鲁兹营销中的核心诉求:即展现年轻人对梦想的坚持、不断奋斗的向上人生路,同时,爱情、生存压力、亲情等困惑年轻人的诸多主题也有所涉猎。科鲁兹没有直接出现在系列影片的情节中,雪佛兰的LOGO却第一时间出现在片尾字幕上。
电影营销的植入与非植入之争
《父亲》
直到2011年末,继《老男孩》后筷子兄弟主创的另一部温情电影《父亲》以雪佛兰科鲁兹“青春感恩记”的形式亮相网络,再度以不直接植入车型、“非植入胜似植入”的模式宣扬了科鲁兹有关青春梦想的产品定位。“感谢奋斗路上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是对《父亲》的凝练,也留下更多供人猜想的悬念:奋斗路上的贵人有家人、有伴侣、有师长、有伯乐,以此为题材的系列电影可讲述的故事既然在我们身边,就可以无限地延展下去。
电影营销的植入与非植入之争
雪佛兰并不希望将上述合作称为“植入”,或许“植入”只是电影合作的初级阶段,它们追求的是情感共鸣,塑造人车合一形象的诉求。
故此,很难说汽车在电影中的植入与非植入有孰优孰劣之分。观众需要的只是电影人和赞助商对影片的尊重、对植入尺度的把握,两种方式均可能打造出上佳之作。
责任编辑: 吴舟子
上一篇:2012中国车市预想:在调整中等待转折 | 下一篇: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可尝试起步高端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