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1-20 08:57 来源:腾讯汽车 作者:
最近,汽车行业又开始新一轮高层换将大潮。最新的一个消息是,已经离开比亚迪的夏治冰(微博)已经确认到众泰汽车(微博)担任总裁一职。
而此前,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离职也让业内感到震撼。此后,更传出福田汽车(微博)副总裁兼品牌总监黄华琼或转战华泰汽车,华晨销售公司总经理沈毅卸任,只保留“上海申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职务等消息。
为什么一到年底年初,本土汽车企业高层就频频换将呢?
2011年,是中国本土汽车企业最困难的一年,增长速度也是13年以来的最低,许多汽车企业收入、利润双双大幅下降,大部分汽车企业没有完成年初的市场目标预期。
企业经营出现困境,就越需要实现突破。而在许多企业看来,实现突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换将。
其实,2011年的市场困境,大部分原因来自于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汽车下乡、购置税减免等相关政府支持政策的退出,造成了中低端市场大幅萎缩。市场购买力严重下降的后果,就是汽车企业年初的目标任务不得不“被打折”完成。
在这种严峻的市场环境面前,无论汽车企业的领导人多么优秀,都只能徒奈我何。
而且这种困难的出现,恰恰是中国本土汽车企业整体战略的错误集中表现。
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30多年历史中,浮躁、夸张、过度追求市场拓展、忽视内部管理几乎是所有本土汽车企业的弊病。
这不是哪一个高管的错误,而是中国汽车企业在超越西方发达跨国公司过程中急躁症的集中体现。
因此,将市场的下降归咎于某些企业高层,一定不能救自己。
而且,这种调整个别领导人的策略,是换汤不换药,根本起不到治标的作用。
我们看到,企业高层的调整,更多只是一种汽车行业内部的轮换,这些高层一般离开某家汽车企业以后,还是会选择去另外一家类似的中国汽车企业去任职。
如果这些企业高层在原来这家汽车企业不能干好,那么去到另外一家汽车企业就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吗?
这些汽车企业面临的战略问题大同小异,因此,高层的更换,不仅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造成企业高层在战略制定中的短期行为,而这样的短期行为,就会更加让企业在发展中容易陷入浮躁、激进的发展陷阱。
如此往复,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呢?
汽车企业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不是更换一下机器和装配生产线就万事大吉,更重要的是,企业应该在汽车企业发展的纲领、汽车企业发展的目标以及战略方针上做出根本性的调整。
比如,华泰汽车已经更换了多位公司高管,但是华泰汽车并没有因为高管的更换而出现根本性的转变,反而是华泰汽车原本的在SUV领域上的优势,也在逐渐丧失。
频繁换将,也容易给新任的公司高层造成业绩的压力,这种短期业绩的压力,往往会让这些公司高层更加鼓励企业的短期策略。但是短期策略往往会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且不容易实现汽车长期发展目标的达成。
同时,公司战略的持续性就会被不断打断,然而,公司战略的延续性对于公司的发展又非常重要。因为,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误区,恰恰就是缺乏长期的规划目标与战略措施。
在公司的发展中,经常会有一种说法是:某人离职是因为他必须为业绩下滑负责。
这种观点也成为许多汽车企业频繁更换企业高层的重要理由之一。
但是,业绩下滑的原因有多种,如果业绩不好的原因并不在于公司的高层,高层难道也要因为负责而下台吗?
更关键的是,一个公司高层在一年之内根本不可能有很大的作为,寄希望于某一两个公司的领导在短期内改变公司的市场表现,根本就不现实。
一般来说,公司管理层越稳定越好,越稳定公司的也业绩就会越好。
特别是在市场业绩下滑的时候,更加重视现有公司高层潜力的发挥,才是企业持续经营发展的关键。
责任编辑: 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