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1-05 08:1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有些话即便说出来也没有用。
萨博收购案结束即将两周。作为这起收购案的主角之一,庞庆华与他的庞大集团在萨博汽车申请破产之后,将面临损失。庞本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庞大打给萨博的4500万欧元肯定会遭遇损失。”即便如此,这又能改变什么?
在这起2011年最热闹的收购案中,庞大集团希望能获得萨博品牌的代理权。而萨博汽车渴求现金。庞大集团上市不久,拥有巨额的现金。两者之间的结合顺理成章。于是,收购案就开始了。各方雄心勃勃,只是难掩各自异心。
收购破裂后,庞庆华幡然醒悟,通用汽车对萨博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超过买家的想象。所以,即便萨博、庞大集团、浙江青年莲花数次修改收购计划,依旧遭拒。简言之,在中国通行的规则,在中国之外的确没有市场。中国引以为豪的特色,并没有给中国之外的地方带来荣光。而在这起收购推进到三方行将签署正式合同时,通用汽车在其中的角色并没有被提及。其实,通用汽车在萨博品牌中持有的股份仅有0.000396%。这足以让通用汽车掌握一切。
无论是收购前还是收购结束,穆勒与萨博汽车都没有对这小小的股权提醒中国的买家。唯一可以看到的是,穆勒与瑞典政府指派的重组管理人之间的分歧。对此,庞庆华承认,他们并没有熟知这些在国际市场上的游戏规则。或者,如果延伸一下,中国汽车并不了解这些在国际收购中纷繁复杂的细节。“细节决定一切”,因此成了案例。
通过对近几年中国汽车企业进行的海外收购进行对比会发现,中国汽车的高层管理者的确有走向国际市场的雄心,如政府管理者在文件中所要求的一样,只是在走出中国后,这种雄心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就呈现出来的事实看,这种雄心更多的是一种感性之举。缺少对收购目标所在环境与文化的基本了解。
我曾看过几家企业进行跨国收购时的内部会议记录,这些记录的共同点是,整个会议的基调基本是企业的最高决策者的一言堂。整个会议始终是围绕“领导既定的主题进行讨论”,而不是“就收购本身进行商讨”。在领导下达明确的收购指令后,各方仓皇应对。聘请外部资源提供智力支持,而这些外部资源多是基于商业利益的需求,提出各种“仅供参考”的结论。整个企业只看重外部资源提供的结论,基本不考虑结论被推导出的过程。
甚至有两家企业的最高领导(他们是风格各异的两家企业),在就结论训话时说出了相同的话,“我们有足够的现金,相信有钱,其他的各种阻力都应该不成问题”。纵观近几年的收购案,中国汽车企业的确“很富有”(且不管如何变得富有),这是他们进行收购的最重要原因。
这与中国汽车企业的收购本身一样,只管收购目标企业现有的资产,例如经常被提及的平台、车型、技术等。这是可以看得见的,中国汽车企业的高管看不到的是,跨国汽车制造商围绕于此的数据库,亦即跨国汽车制造商是如何制造出这些平台与产品的。如果收购本身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那么原北京吉普遭劫时,三菱汽车留下的技术资料足以让北汽集团走得更远,而不是让那些产品的技术图纸几近发霉。即便是到今年,三菱汽车留下的有关产品与技术的资料,有多少被真实的加以应用,还是一个未知数。很多工程师即便有心去做,却无力获得企业的支持。他们只能照猫画虎,无法从事基础研究。
整个中国汽车以及这些企业的掌舵者,都希望快速的收购或者模仿成熟企业的资产,然后快速的创造财富,他们并不关注这是否符合汽车行业或者说国际汽车行业里亘古不变的规则,技术决定一切。否则,老福特根本不会改变福特汽车只生产黑色T型车的战略。
庞庆华与庞大集团只是在中国汽车收购案中的角色之一,它应该为萨博收购案付出代价。只是庞庆华说出了几句之前失败者没有说出的话。
现在,马来西亚宝腾汽车出售 莲花汽车(微博)之事即将进入日程之中,届时一定不会少了中国汽车的参与。宝腾管理莲花汽车的15年是亏损的15年,他们需要看到新的拯救者。中国汽车的高管们乐意扮演这样的角色。好戏或迟或早都会到来。
收购结束,庞庆华说:“有些话我只能永远埋在心底了”。这其中颇有几分韵味。只是,在当下的中国汽车行业,庞庆华做出相反的举动,亦不过如是。
听众几何?
责任编辑: 陈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