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自主品牌面临大考验 精品路线方有前途

自主品牌面临大考验 精品路线方有前途

大家车网 2011-12-28 11:45 来源:腾讯专稿 作者:

风云际会,一年又过。

这一年里,自主品牌的处境变化多端,从去年的步步稳升,变为步步退守。乘联会秘书长饶达表示,今年内资乘用车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下降了2%,如果去掉出口增量,国内市场销量是负增长,主营业务总体处于亏损状态。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状况?

当然,客观环境是一面。都说中国是个政策车市,这一点已成定论。自从各鼓励政策退出以及北京一线大城市的限购政策推出,中国车市在变冷的同时,自主品牌更快地进入了寒冬,非常明显的是,自主品牌的4S店已经大举从北京市场退出。

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合资品牌也开始产品下探、价位下移,结果是,自主品牌传统的二三级市场被合资侵入,尤其可怕的是,合资也推出了自主品牌,借自主之名,挟品牌产品之威,大举下探。

各自主品牌也开始互相竞争与“内斗”。对内,看准一个细分市场,推出相似的车型互相瞄准对方,掐起来一点不留情。对外,看到一个地区有空档,就大打价格战。

究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产品力、品牌力、体系力都没能建立起来。

本土品牌是否正面临“生死劫”?

如此看来,如果宏观环境不改变,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以及利润暂时没有好转的可能。说面临生死劫有些过分,但是,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经营策略,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战略,无疑地,将面临出局的危险。

已经完成战略转型的吉利、稳健的长城,应该是站在自主品牌第一梯队。这两个公司比较典型,各代表一个战略方式,吉利是合纵连横,收购了沃尔沃,推出产品也非常严谨,并不人云亦云地跟随(弄得大家群起仿效,今年的萨博收购案就是一个很鲜明的例子。时移事移,也说明此举很难再被仿效)。长城是典型的“内求不外求”,稳健经营,连银行贷款都很少,主要抓研发抓成本抓市场,出一款成一款。而且,就算初见成效也不自大,十一前后,魏建军对媒体宣布,长城轿车止于A级,弄明白一样再弄另外的。稳扎稳打。

其余自主品牌,除了集团自主刚刚热火上马,都有些日子难过。就连一贯是自主品牌领军人物的奇瑞,在这两年战略转型不成功后,也有些力不从心。产品质量尚可,销售策略处处败笔。分品牌分渠道,向高端冲剌上市G6也未见成功。其实从品牌力和体系力上,都不足以支撑起这一连串的举动。前不久,尹同耀对外宣布:奇瑞以后一段时间将着力在销售策略上转型。研发也与市场挂钩,一切以市场需求为准。

好在奇瑞的出口一直名列前茅。也说明奇瑞产品还是有些力量,国内军阀混战,更快更狠地暴露了自主品牌的弱项。

其余更弱的自主品牌不用说了。未来两三年,这些品牌或者消亡,或将被兼并。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标志着资源的集中合理使用。有利于大的自主品牌集团诞生成活。

至于大的集团自主品牌,除了上汽的荣威(微博)有些气候,其余的由于还刚刚开始,尚待时日。这些大集团自主品牌有整个集团的资源倾斜应该上升很快,但也要小心其体制的僵化副作用显现。

该走精品路线还是多品牌路线?

既然自主品牌前景堪忧,那么,面对合资外资的进攻,自主品牌到底要走精品线路还是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多品牌线路?

在腾讯微博上,各位汽车媒体记者都发表了意见。一番争论之后,基本上看好精品线路。汪云青认为:精品是唯一可能活下来的路线。虽然精品和多品牌并不矛盾,但目前国内汽车企业的资源都不足以支撑搞多品牌。确实如此,无论是从体系力、品牌力和产品力上,自主品牌都没有足以支撑起多品牌的东西。前两年几个企业的分品牌策略几乎已经宣告失败,而有了当家花旦足以挑起品牌重担的企业,现在也非常少,或者说,还在努力之中。比如比亚迪的F3,长城的腾翼(微博)C30,但如果不能小心经营,就会像奇瑞的QQ一样,卖得好,利润少,或者不被重视,好高骛远,或者试图再出高端,以无声无息告终。

这里有一个概念要厘清:多品牌是什么意思?是从本身尚没有成功的母品牌分出分品牌,还是收购了别人品牌后的后续经营?一般来说,人们说的都是从自身从出来的份品牌,至于收购后的经营,就比如吉利之于沃尔沃,拿李书福的话来说: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虽然同属一个吉利集团。如果自身品牌尚没有成功,那么,再发出许多子品牌,怕是力量更不行。现阶段,自主品牌的品牌力和体系力还远远未曾到位,如果再分出许多,奇瑞和比亚迪曾经出现的问题就一定会重现。

卫金桥(微博)说:不论哪条路线,活下来就是好路线。虽然有些和稀泥,倒也说得很对。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关键是得抓住老鼠是不?

责任编辑: 黄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