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1-11-03 07:48 来源:网摘 作者:
[导读]中国车企正面临新能源中长期路径的重大抉择。面对混合动力轿车销量急速攀升、纯电动汽车乏人问津的现状,多位车企高层表示,受多重因素影响,纯电动汽车大规模普及化难度较大。
中国车企正面临新能源中长期路径的重大抉择。面对混合动力轿车销量急速攀升、纯电动汽车乏人问津的现状,多位车企高层表示,受多重因素影响,纯电动汽车大规模普及化难度较大。
纯电动汽车质量不稳定,是阻止纯电动汽车产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汽车质量的最关键因素是电池。据了解,第一代用于纯电动汽车的锂电池口碑不佳,曾多次出现自燃、爆炸等事故,因此多家车企不敢透露使用了锂电池,仅对外称为铁锂电池。
知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面上的电动汽车多为电动样车,和工业化后的成品有较大不同。
手工打造几辆电动样车,可以保证较高标准的技术数据;但工业化大生产后,不少电动汽车的质量将大打折扣。
多位海外技术专家质疑电动汽车的稳定性。72岁法国电动车技术老专家Jeam Baptiste Michel指出:“电动车的技术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需要一个市场验证的过程,否则你一个电动车公司告诉我你的技术如何先进,续航里程有多长都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有一个公司的电动车100辆,在深圳一个城市跑一年不出问题,那才能基本说明车辆没有问题。”退休前,Michel一直任职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的电动车部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曾与中国方面交流电动车技术。
稳定性不过关将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业内专家认为,首先,一旦产品发生类似燃烧,爆炸等问题,品牌将毁于一旦。其次,电动汽车质保期内的售后返修率过高,导致售后维修成本居高不下。如果批量生产的稳定性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将给企业造成无法承担的损失。有一组数据显示,传统汽车在质保期的返修率是3%左右,而电动车在质保期的返修率是10%。
除纯电动汽车自身质量存在缺陷外,外部配套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纯电动汽车市场需求。通用汽车中国(微博)公司汽车电气化战略执行总监白雷蒙就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包括车厂、电池厂和营运商三大部分,任何一部分都没办法单独自行开拓市场,三者必须整合、形成完善的服务系统,既针对使用者提供体验服务,又有效监控电池的安全。”白雷蒙认为,纯电动汽车的大规模产业化,必须三管齐下,即产业研发提高电动汽车技术、形成完善的充电设施,并需要在初期发展时选择适当的营运模式。
德国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FHDW汽车中心主任Stefan Bratzel教授认为,目前全球电动汽车技术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尤其是发动机和变速箱技术。他甚至开创性地表示,电动汽车不仅仅是把发动机换成电池,而是形态的变化,驾驶体验的变化,甚至不排除未来电动汽车不再是四个轮胎的汽车。
此前,大众汽车的一项考察显示:在电池成本及国家电力结构改变之前,电动车仍非“中国车主开得起,用得好”的产品。尽管纯电动汽车比传统汽车节能环保,但其全产业链反而造成了更多污染。如,纯电动汽车的碳排放量高于传统在售汽车。目前,中国70%以上依然采用火力发电,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电动“高尔夫”的碳排放量亦高出在售的1.4TSI发动机的“高尔夫”。而事实上,其他品牌的车型也存在同样问题。
责任编辑: 杨小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