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1-10-14 09:19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中国汽车产业被国际化,非国际化。
在本周举行的2011年全球汽车论坛(微博)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张小虞讲了一番大白话,他说:“中国汽车产业被国际化,非国际化。”
张小虞说,“如果我们总结我们过去的合资、合作、引进技术,总结了很多经验,总结了很多好的方面来讲,我们基本上是被国际化,而没有真正做到国际化。”他认为,“人家到我们这儿来国际化,我们下一步要做到的是真正地实现国际化,我们要走出去。我提的不只是走出去、卖掉车,而是走进去,真正把一个典型的国际化的大产业,或者一个全球化的产业,实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这个双赢的话不能只让别人赢。”
在汽车入世10年的当前,承认中国汽车业的被国际化的现实,无疑是一种思维突破。它打散了对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地位的沾沾自喜,并回到了一种面对真正全球竞争环境的从容心态。因此不是悲观论,而是对中国汽车业更自信的一种表述,也是当前汽车业要由大变强的一帖清醒剂。
从务虚的层面讲,思维和心态的突围,对当前汽车业尤其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如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陈建国也表示,在汽车业重组整合方面,“四大四小”的说法已过时,产业重组应该交由市场决定,不应有“四大四小”之说。在重组方面国家不再硬性“拉郎配”,而是交由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决定。
在汽车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政策制定者在强调尊重市场的同时,还是硬性制出了一些全国和区域性重组的“领头羊”。国家希望优势企业主导重组的用心无可厚非,但在政策性文件中出现这种硬性表述,显然是“不市场”的思维在作怪。
事实也显示,汽车业并购重组难以按这种硬性希望在推进。在真实市场中,需要各种力量更充分的博弈和融合。实际上,民营车企势力的崛起,现在看来正在得到政策制定者更多的关注。把他们排除在重组大潮之外,实际上是很没有远见的想法。这种的思维现在也在被扭转过来。
应该被扭转的还有本土车企的自信。在现在发展自主品牌的过程中,车企还是动辄要搬出国际设计大师当托辞,以体现国际化;推出高端品牌也要搬来奔驰、宝马压阵。借鉴或引进都是正常的发展思路,但这种掩盖心虚的表示,明显是对自身十分不自信的体现。而当前之计,就是本土车企应该依据积聚的财力和人力,回到一种充分自信的心态,同时告别浮躁,脚踏实地推进技术自主创新和品质提升,在市场中完成未来强势中国汽车品牌的塑造。
责任编辑: 许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