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自主品牌树立品牌 政府出钱也要出力

自主品牌树立品牌 政府出钱也要出力

大家车网 2011-09-21 15:51 来源:腾讯专稿 作者:

[导读]虽然政府采购的数量相对中国汽车每年近1800万辆的市场并不大,但政府使用自主品牌汽车,能让所有人知道自主品牌确实干的不错,代表了一种公开的肯定和导向。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虽然自主品牌汽车这几年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政府对自主品牌支持力度似乎在这几年并不给力。然而当笔者仔细查阅最近几年自主品牌汽车的利润情况时,却发现绝大多数自主品牌车企都从政府那里得到了相当现实的支持,不少自主品牌都享受到诸如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购买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还增值税等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而这些优惠和补贴也在奇瑞、长城、海马等自主品牌企业的利润中占据着相当的比重。根据海马汽车2010年财报显示,其实现当年净利润3.7亿元扭亏为盈,而报告期内海马得到了2.59亿元的政府补贴,也就是说海马2010年7成的净利润来自于政府补贴。

看了这些再说政府对自主品牌汽车支持不够似乎有些说不过去,毕竟很多企业如果没有政府补贴就要陷入亏损境地,但对于自主品牌的政策支持政府是否只应该局限于资金或者税收的补贴?

过去的几十年里,自主品牌一直处于自身自灭的状态,直到2004年之前的民营自主品牌还多处于挣扎中,直到近几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发展而慢慢壮大。而当市场不理想的时候,首先受到冲击的也是自主品牌,都说现在自主品牌面临的是瓶颈期,却没人问为何都是中国的自主品牌在遭遇困境,合资企业却似乎乐在其中。一方面是核心技术没在手中,另一方面基本不受大环境影响的政府公务用车一直为跨国企业的产品所占据,加上采购带来的宣传效应,政府采购很容易成为汽车企业旱涝保收的稳压器。

有观点认为现在中国都是市场经济了,应该少谈一些政府鼓励、扶持,让自主品牌汽车自力更生,适者生存。这话当然没错,但前提是在自主品牌与跨国企业能够平等竞争的情况下,就如前面所说,跨国企业因为历史原因占据着技术和政府采购等多方面优势,再加上最近冒出来的合资自主,好比后发优势的刘翔奋起直追却被罗伯斯生生拽着无法赶超。

政府应该怎么做?很多人都谈到了政府采购向自主品牌倾斜,这与其说借此希望增加企业盈利,不妨说是政府能够带头购买自主品牌汽车,树立中国自主品牌的声誉,有了政府的榜样,消费者的认可度会有更大的提升。这就像是有些人因为能力和业绩突出在表彰大会上得到点名表扬,也有人在私下里被称赞“你干得不错”,甚至还有些奖金,但得到的效果却大不相同。

公开的表扬和认可,不仅是对企业也是对消费者的一种展示。虽然政府采购的数量相对中国汽车每年近1800万辆的市场并不大,但政府使用自主品牌汽车,能让所有人知道自主品牌确实干的不错,代表了一种公开的肯定和导向,能够带动更多消费者购买自主品牌汽车,这才是政府采购自主品牌的真正意义所在。

然而我们现在看政府采购标准18万元、1.8升排量以下的限制,确实能增加不少自主品牌的机会,但其中对自主品牌的定义却并未详解,政府采购过去一向对跨国公司的产品亲睐有加,坐国产自主品牌似乎是件掉价的事情,自主品牌虽然每次都在采购名单中,却是陪太子读书的角色。现在合资企业又能随随便找个过气的旧平台、旧技术,挂上个新logo就可以当做合资自主品牌汽车来大卖特卖,一方面按政策这是自主产品,可本质上却是跨国公司的换壳产品,而且由于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使得价格可以对自主品牌汽车造成很大压力。如果政策对这种现象不加以限制,反倒鼓励的话,那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就真的是在开倒车了。

在当前自主品牌转型、调整的关键阶段,政府应该对政府采购中的一面倒加以限制,警惕合资企业大玩“换壳”把戏,成了外来的媳妇会念经。

责任编辑: 许乐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