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车市趋淡竞争愈烈 自主品牌守低冲高不易

车市趋淡竞争愈烈 自主品牌守低冲高不易

大家车网 2011-08-18 19:46 来源:腾讯专稿 作者:

今年1-7月,国内自主品牌狭义乘用车累计销量为214.1万辆,实现同比增长7.1%,低于狭义乘用车9.7%的整体增速。从月度销售情况来看,自主品牌的表现差强人意,月度增速均低于狭义乘用车整体增速,但两者的销售走势却很相似,均呈波动增长态势。

2011年1-7月自主品牌月度销售情况示意图

从前7个月自主品牌与分国别车型的月度销售增速来看,自主品牌的表现仅强于日系品牌。今年1-3月来看,自主品牌的月度增速均高于日系品牌,而3月份受日本地震给日系车带来的产能影响,自主品牌的月度增速的优势与日系车的增速拉大,但随着日系车产能的逐步恢复,6月份日系车出现环比大幅增长,在同比增速方面与自主品牌的差距迅速接近。而7月份,日系车增速实现逆转,已经高于自主品牌,且与韩系和欧系的增速相当接近。

由此可以看到,日系车的综合竞争力确实很强,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实力不容小看。从分国别国型的月度销售走势来看,似乎欧系和韩系车抓住了日本地震给日系车带来的产能影响的机遇,在4、5月份的销售有一波明显的拉升,与同期日系车的增速下滑形成鲜明对比,而随着日系车产能的恢复,欧系和韩系车的机遇期似乎已过,6月、7月的增速与日系车快速拉近。美系车在今年前7个月的增速表现看似独树一帜,但实际上与狭义乘用车的整体增速走势还较为一致。

2011年1-7月各国车系销售月度增速示意图

从今年前7个月份国别车型的市场份额变化情况来看,相较于其它合资品牌,唯独自主品牌总体呈现萎缩态势,表明自主品牌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日系品牌则主要受3月份的日本地震给其产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4、5月份的市场份额出现明显萎缩,但在产品力具有较强优势的推动下,6月份开始日系车的份额开始实现快速反弹,7月份的市场份额成为今年前7个月以来的最大值;欧系车的市场份额则呈现“稳中有升”较好态势,美系和韩系车则基本分别维持在14%和10%左右的市场份额。

2011年1-7月各国车系市场份额变化示意图

虽然有越来越多的合资企业已经或考虑推出合资自主品牌,但截止今年7月份,市场上已经上市场销售的合资自主车型还只有广汽本田的理念S1。这款车于今年4月份开始上市销售,截止7月份的累计销量为11980辆,月均销量近3000辆。作为一款经济型轿车来讲,这一销量表现目前来看还只能算是中等偏下,但从其月度销售来看,其环比增速明显,即使在处于淡季的7月份,其仍实现了自上市以来的最高销量,可见这款车的潜力还可挖掘,而这对于在中低档市场处于相对优势的自主品牌来讲,又可谓多一重压力。

更为重要的是,合资企业现在都纷纷想通过推合资自主来拉近与自主品牌在“性价比”方面的差距,这对于自主品牌未来的竞争来讲,压力将会变大。特别是在中高档及以上级别市场难以取得突破的情况下,这种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的压力将持续加大。

广汽本田理念S1上市后销量情况图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汽车市场开始出现趋淡的情况下,自主品牌所受的影响却是相对最大,这说明自主品牌的抗风险能力真的相对合资品牌要低。而自主品牌抗风险能力低与自主品牌的综合实力相对较弱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自主品牌真的应该好好静下心来,真真正正的把我们的民族汽车工业搞上去。

有网友对于笔者喜欢揭自主品牌的问题,喜欢批评自主品牌有些看法,但笔者认为,如果我们的民族汽车工业都不能或不敢正视存在的问题,哪还会有心思或胆量去发展我们的民族汽车工业?诚然我们的自主品牌近年来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与合资品牌相比确实还存在很明显的差距。有人会说,要给自主品牌足够的时间去追赶,但自主品牌是否真的有做到全力以赴,不做表面文章?还需自主品牌给出答案。

责任编辑: 杨小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