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1-06-21 17:28 来源:腾讯汽车 作者:
[导读]纵观现有合资汽车企业,做合资自主品牌的有,做纯电动车的也有,但是毕其功于一役的,唯有大众汽车。业界一直认为德国人是方脑壳,但是在南方工厂审批这件事上,看得出德国人精明且务实的一面。
在自主品牌电动车“开利”登上工信部新车目录不到三周的时间后,从佛山传来了一汽-大众南海工厂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消息。这让业界人士惊诧,合资自主和电动车果然是大众南方工厂两个最大的“绊脚石”。如今,“绊脚石”已经成为大众在华下一步扩张的“垫脚石”,南方工厂获批对于大众之外的其他跨国车企,都是一种警示。
政府主管部门借产能过剩的“杞人之忧”,来行“技术换市场”的政策调整之实,在大众南方工厂审批一波三折的故事背后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没有人会同情大众,所谓入乡随俗,要赚中国人的钱,当然就要遵守这里的游戏规则,而作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发改委等政府主管部门,则是随时可以根据心情调整自己“口味”的。
开发自主品牌汽车+新能源汽车技术,就成为政府主管部门审批新增产能项目的最新游戏规则。政府主管部门在实施这个规则时,显然是遵循着一个不成文的原则:不管是大众丰田还是通用日产,在游戏规则面前都要“一碗水端平”。于是乎,急于在南方扩产以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竞争优势的大众,一不小心成为了试验这个原则的“小白(微博)鼠”。
自从去年6月签约以来,一汽-大众南方工厂迟迟未能获批,就像一记猛棍砸在德国人的方脑袋上。到最后水落石出,原来是新工厂报批时缺乏自主品牌和电动车这两个“附件条件”。时代不同了,审批条件当然也水涨船高,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这应该归功于主管部门在审批政策上的“与时俱进”。但是很显然,大众没有在第一时间体会到政策风向的微妙改变。
直到2011年上海车展,大众中国倪凯铭才在媒体面前坦承,大众确实有必要顺应政府“响应”。他的原话是“首先(大众)从政府主管部门非常清晰的了解到,政府主管部门希望我们在中国发展自主品牌”。而从代号为“FV7002”的开利牌纯电动车仅在此一个月后即登录工信部新车目录来看,大众不仅意识到了,而且行动也到了。
有人说,跨国公司在中国搞合资自主品牌,是迫于“政策高压”所致,是所谓的“逼良为娼”。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同时又过于片面。对于政府主管部门而言,他们希望跨国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华建立的合资公司,不仅要行自主开发之实,更要务“自主品牌”之虚,正所谓内容上的自主要有,形式上的自主也要有。只有这样才好实现“一碗水端平”。
很显然,早在15年前(时间上看比上海通用泛亚技术中心还早一年)就在上海大众成立技术中心的大众,实际上一直在行“自主开发”之实,但方脑袋的德国人就是没有日本人那样精明,可以活生生的造出一个所谓的“合资自主”概念,来让政府主管部门眼前一亮。而当广本和东风日产已经把“合资自主”概念炒得震天响的时候,大众在舆论上已经“落伍”了。
既然政府主管部门要的是形式上的统一,大众为何非要“反其道而行之”呢?你要合资自主,还要电动车,好,这些条件我一次性全部满足你,这或许就是“开利”纯电动车的由来吧。整个过程就像小孩和大人的交易,大人手里有糖,小孩像要拿到糖,他/她就必须千方百计的完成大人规定的任务。我把“开利”电动车拿出来了,看你还批不批?
纵观现有合资汽车企业,做合资自主品牌的有,做纯电动汽车的也有,但是毕其功于一役的,唯有大众汽车。以前,业界一直认为德国人是方脑壳,但是在南方工厂审批这件事情上,看得出德国人精明且务实的一面,为了更好更快地占领中国市场,德国人必须拿出“大大的狡猾”的一面。要不然,大众在中国没法继续混下去。
责任编辑: 陈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