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7-06 17:15 来源:网摘 作者:
大众XL1概念车试驾体验(1)
在2002和2009年两次预备性的尝试之后,大众发布了技术先进的XL1,一款双座柴油混合动力车,用碳纤维和铝打造,将在两年后开始限量生产。这款火箭形状的高科技车型拥有惊人的0.9升的百公里油耗水平,续航里程达到550公里,最快车速则为160公里/小时。
大众XL1概念车试驾体验
在2002年的第一次预演中,大众设计了一个非常纤细、轻巧的车身,风阻系数仅为0.159,恰好容纳两位前后排列的乘客。两个后轮被隐藏起来,而发动机则非常小,当时只是一台300毫升的单缸发动机。七年后,在法兰克福车展上,L1的动力单元进化成一个柴油混合动力系统,由一个800毫升的两缸柴油机和一个电动机组成。后者可以辅助柴油机工作,或者单独驱动400公斤重的车子行驶2公里。这辆车看上去仍然可以在风中滚动,风阻系数仍然只有0.195,它仍然装备了后视摄像头(而非后视镜)和隐藏式后轮。
挂上新标签的XL1继承了前辈的某些概念,并且进一步进化成某种更为现实的样子,而不像是科幻小说中的家伙。这一点清晰地表现在下面这个事实中:现在,两个座位是肩并肩排列的,而非如前两辆原型车那样是前后排列的。
造型非常奇特
XL1采用了碳纤维加强塑料单体车身,重量仅为65公斤。这种材料也被用于其它一些部件,再加上轻质金属和陶瓷制动盘等的应用,XL1的整车重量仅仅是795公斤,当真称得上轻如蝉翼。然而,这个数字仍然是其两位前辈的差不多两倍。这主要是因为前两辆车完全忽略了安全等考量,而且续航里程要短很多——这意味着更小的电池。
正如你已经看到的,XL1拥有非常锐利的空气动力学造型,其风阻系数仅为0.186。这是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结果,包括非常狭窄的车身后部、尾翼、散热器格栅的省略(进气口位于前保险杠下方,而且只有在柴油发动机需要冷却时才开启)、后视镜的省略、车身对后轮的覆盖等等。
一切为了空气动力学而设计
不知为何,在卡塔尔多哈的开放道路上第一次看到这头银色“海豚”身处其他非常不同的四轮机器边上时,感觉它有些笨拙。但是这种感觉很快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进入这台长3.9米、宽1.7米、高1.16米的高科技机器的兴奋。没错,它拥有一辆大众POLO的长度和一辆兰博基尼Gallardo的高度。进入车内非常容易,这要感谢其鸥翼式车门,它们会尽量向车顶上方延伸,与此同时也会稍稍向前伸展,这是因为它们有两个铰链——一个在A柱上,另一个在挡风玻璃上方。
坐在我身边(确切地说,要靠后22厘米)的是霍尔格·鲍克(Holger Bock)先生——XL1之父,他也是2009年的L1的创造者。我的面前是一块非常基本的仪表板,有着相当传统的布局——与这辆车相当反传统的外观形成鲜明对比。仪表盘仅仅包括位于中央的速度计、左边的转速表和一个燃料指示器——仅仅10升容量的油箱似乎永远也不会枯竭。在它们的衬托下,尺寸不大的平底塑料方向盘倒成了视觉中心。
柴油与电动机的混合
温度控制单元位于仪表板中央,而位于两个座椅中间的档把则控制着双离合自动变速箱的工作,拥有D、N、R和P四个位置,当然还有手动序列式换档功能。挡把边上是电子驻车系统的激活和取消按钮。另外两个按钮值得一提:一个是发动机启动按钮,另一个则是EV模式按钮,后者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指示由电动机接管车辆。
关键词:一汽大众CC 责任编辑: 张丽
加速(0-100公里/小时) | 刹车(0-100公里/小时) | 实测油耗(L/100公里) | |
0.00 秒 | 0.00 米 | 7.80 L | |
总评分数 | 9.0分 | 测试文章:
|
|
评测编辑:林夕 |
9分 |
毫无疑问,从款式设计角度来讲CC是成功的,在底盘和动力系统不变的情况下,原本沉闷的中型车摇身一变成为时尚动感的四门轿跑,典型的花小钱办大事的成功典范,但我个人认为如果性能方面能有明显提升就更好了。 | |
评测编辑:张丽 |
9分 |
又是大众一款先进口后国产的车型,当然国产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价格,得到更多的客户,因此我们看到了和迈腾完全相同的动力总成,而失去了动态悬挂调节系统,当然很多用户似乎并不关注这些,有一个拉风的外形就已经足够了,我想这就是CC存在的目的吧。 | |
评测编辑:陈真强 |
9分 |
就像途观一样,大众CC在国产后也有了一定的改进,像航道偏移辅助系统就是个新颖的配置;除此之外, 一汽-大众还把CC推向了一个更“中立”的定位,相对普通的悬挂以及和迈腾完全一样的动力系统也让它与后 者差距变小,对消费者来说,你只需判断是否需要拉风就可以了。 | |
6分以下:不做推荐 6-7.9分:合格产品 8-9.2分:优秀产品 9.3-10分:强烈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