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人物访谈 > 新锐记者纵论混动:制约因素广 发展瓶颈多

新锐记者纵论混动:制约因素广 发展瓶颈多

大家车网 2012-08-13 16:09 来源:腾讯汽车 作者:

新锐记者纵论混动:制约因素广 发展瓶颈多(3)

[导读]从新能源产业规划放宽对混合动力的限制,到广州限购给予节能汽车的优惠,混合动力的市场争夺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到底这其中有着多少隐忧,又包含了几多希望?腾讯汽车特邀新锐记者为您一一解读。

《中国青年报》汽车周刊副主编 马连华

刘霞:单纯从技术的角度来讲,混合动力的技术是非常高的,纯电动很简单了。混合动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是真正的新能源汽车。这个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的自主品牌宁愿去做纯电动,而不涉足混合动力,就是因为混合动力技术门槛比纯电动要高。

一个自主品牌的老总曾经说过,如果研发混合动力的话,他的投入可能要比研发纯电动的投入高得多。与其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研发混合动力,还不如直接研发纯电动。因为混合动力无论是从各方面的技术门槛来说都是要高于纯电动的。

为什么丰田这么牛,就是因为有很多垄断性的技术别人逾越不了。混合动力作为新能源产业,它是一个过渡的技术,最终最节能的肯定是纯电动,但混合动力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脉络里面是非常重要的。我指的混合动力是强混,而不是弱混。

日系企业混合动力技术也是一步一步升级的。不是一步到位,也是慢慢越来越省油,越来越环保。

现在可能大家觉得混合动力跟传统的内燃机、涡轮增压差不多,但是混合动力省油力度还是挺大的。但现在的国内汽车的发展程度来说,一套内燃机的汽车技术质量,技术生产的工艺都没过关,何况做混合动力,是没有可比性的。

技术多跟随 中国企业应抓稳混合动力细分市场

腾讯汽车:现在丰田的混合动力技术在全世界来讲占有很大的主动权,中国自主品牌怎么打破这个瓶颈?我们在混合动力这个阶段如果不要重蹈“整车制造厂”的覆辙,需要怎么做呢?

杨小林:针对你这个问题,我看了某网站搞的一个调查。他说在应该不应该补贴混合动力技术这个问题上,是很有争议的。30%的认为不应该补贴,但是70%的认为是应该补贴,有助于混合动力的普及并且降低环保压力。这说明群体的眼睛还是雪亮的,从整体节能减排效果来说,混合动力的效果还是不容置疑的。

我们应该讨论在国外技术领先的情况下,中国怎么从后发优势发展混合动力。其实我们后发优势这块并没有很大的优势,我采访了德国大众技术方面的老总,他自己都承认,在电池这个技术上,日本的企业做得比德国企业好。

中国企业甚至还赶不上德国企业,很多中国企业都是存在发展市场的同时拿到技术这样一个想法。有一个公司发布了一个报告,他说现在中国有一定的话语权,应该在外方谈合资的时候,将关键技术知识产权纳入到合作条款。这个符合国情,但是从国际通用的法则上是违背的,为什么人家苦心研究几十年的技术为什么要让给你呢?所以混合动力在技术上我们不妨跟随,但是短期超越希望不大。

跨国企业掌握了技术制高点很难办,因为你没法办法突破。

将来丰田可以形成像博世一样的大的供应商,中国企业可以采购他们的。当然中国企业也可以借助自己的优势,在某些方面上逐步的超越,

这是本土企业发展混合动力的一个困境,你要发展可以,但是你要超越别人很难。你要做到物美价廉,成本更低就更难了,我对这个持比较悲观的态度。

现在民营企业的谨慎态度也可以看出混合动力技术在中国市场研发的困局是怎么样。真正做这个事的,不是真正想做的,都是国企未来政绩上的需求。但是真正从市场的角度判断这个问题,民营企业还是比较谨慎的。

责任编辑: 林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