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人物访谈 > 新锐记者纵论混动:制约因素广 发展瓶颈多

新锐记者纵论混动:制约因素广 发展瓶颈多

大家车网 2012-08-13 16:09 来源:腾讯汽车 作者:

新锐记者纵论混动:制约因素广 发展瓶颈多(2)

[导读]从新能源产业规划放宽对混合动力的限制,到广州限购给予节能汽车的优惠,混合动力的市场争夺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到底这其中有着多少隐忧,又包含了几多希望?腾讯汽车特邀新锐记者为您一一解读。

《中国经济时报》汽车周刊副主编 陈喆

技术门槛高 混合动力在中国受多重制约

腾讯汽车:国家今后的新能源发展方向,还是以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为主,那么现阶段如果开始支持发展混合动力,是不是以后真能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会不会在这条道路上跑偏?

杨小林:这个问题日本人比中国人考虑得清楚。混合动力基本的技术还是电池、电机、电控。纯电动也是基于这个技术,只不过配比不一样。要发展纯电动汽车,这三个方面都要过关。中国认为我们的混合动力不成熟,所以要跳过混合动力直接发展新能源,这是违背自然规律了。我们的总体目标是为了降低能耗,节能减排,但是实际上做的工作不是朝着这么一个方向。以前政策完全是对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没有任何鼓励措施的,现在有了税费减免,这也是一个进步,如果将来进一步发展的话,会很好。

未来五到十年里面,很难看到纯电动大面积的普及应用。

本土车企在混合动力核心技术掌握上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比如说现在发展涡轮增压技术,你做一个车就是采购别人的东西装在一块,上游控制的还是外资供应商。混合动力以后也有可能形成这样的情况,丰田很可能在混合动力领域形成“博世”那样的效应,保护他的技术,只能买到他的产品。

对于混合动力来说,日本那边的价格就比普通的汽油车贵3到5万元。但国内的话是因为现在规模比较小,所以价格高。为什么丰田要限制普锐斯呢?因为它卖一辆亏一辆,成本确实高。但是把整套系统采购完了,利用低成本的优势发挥完了以后,我觉得成本会大幅度下降,如果油价一直上涨的话,到时不用补贴就可以卖的很好,那个时候大家会有更务实和理性的选择。丰田只要一国产,价格降下来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马连华混合动力在中国发展的困难,首先是外资品牌的混合动力压力;第二个是政府政策;第三是消费观念;第四就是价格。现在价格是发展最大的困扰。如果价钱降下来,我相信会有很好的发展趋势。

中国混合动力具体的技术我也不太了解,只是听一些业内人士说了,现在新能源,包括电池、电机、电控,存在的问题从根上就开始有障碍了。比如说电池都需要进口,基础理论研究和基础材料研究已经落后了等等。所以我觉得技术可能是自主车企在发展混合动力,包括新能源方面是比较大的问题。7月10日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产业规划里面也提出了,加大基础材料和关键技术的研究。这应该是自主车企需要提高竞争力的地方。

陈喆混合动力最大的困难我觉得有几点:第一点,日方的技术壁垒。这个不是说技术多么高,咱们逾越不了,或者专利保护的问题,而是咱们想超过日本,我认为几乎是不可能的。我有一次跟丰田总部负责混合动力的老总谈过,他说丰田很早以前就确立了混合动力的概念,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油电混合,是一个大的概念,甚至是汽油和天然气的混合,太阳能和天然气的混合。他很早就提出了这个概念,随着技术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他的理念是全方位领先中国的,这块不乐观。

第二点,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对混合动力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

第三点,由于日方的技术垄断,自主品牌的企业,可以跟着日方走。日本的混合动力已经实现了批量生产,大规模的生产,成本可以降得很低,我们自主品牌想进入混合动力的话,必须要突破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真的是困难重重。

第四点,从整个市场环境来看,最大的瓶颈是消费者对混合动力的认识以及价格过高。我们消费者可能会算一笔帐,我以高价格买了混合动力车开了十年,省下的费用跟本来价格就便宜一些的传统能源车相比,到底能不能真正省钱。所以,如果价格突破不了还是不会迎来一个非常好的发展。

另外中国消费者对混合动力新生事物的认识会不会提升到一定的程度,比如说性能、安全度、价格的怀疑,这些都是一些问题。

并不是说我们只搞混合动力,放弃纯电动了。从长远来看如果电池瓶颈突破的话,纯电动还是非常非常好的技术。虽然我们已经否认了“弯道超车”的说法,但纯电动有这样的机会跟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只不过我们做得不好差距拉大了而已。

责任编辑: 林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