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人物访谈 > 新锐记者纵论混动:制约因素广 发展瓶颈多

新锐记者纵论混动:制约因素广 发展瓶颈多

大家车网 2012-08-13 16:09 来源:腾讯汽车 作者:

新锐记者纵论混动:制约因素广 发展瓶颈多(1)

[导读]从新能源产业规划放宽对混合动力的限制,到广州限购给予节能汽车的优惠,混合动力的市场争夺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到底这其中有着多少隐忧,又包含了几多希望?腾讯汽车特邀新锐记者为您一一解读。

到场嘉宾左起:《经济观察报》记者 杨小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刘霞;

《中国经济时报》汽车周刊副主编 陈喆(微博);《中国青年报》汽车周刊副主编 马连华(微博)

腾讯汽车:首先欢迎各位老师来到腾讯,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混合动力。前几天新能源规划放宽了对混合动力的限制,而刚刚宣布的广州限购细则,对节油20%的汽车给予了一系列扶持。这些对于混合动力来讲都是比较积极的响应,混合动力在电动车降温之际,看似迎来了中国市场的黄金期。但是混合动力是不是真正适应中国市场,能否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

节能效果强 混合动力适合中国市场

杨小林我是坚定的混合动力技术支持派。我觉得混合动力肯定适合中国。

中国现在从能源结构上来说,传统的能源所占比重是比较大的,用煤发电的比例是比较高的。如果从节能减排的角度来说,最务实的就是混合动力和涡轮增压,它们适合中国市场。但是混合动力在中国现阶段还是有障碍,因为有很多政策因素和理念因素都制约它在中国市场进一步的普及。但是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油价升高,消费观念的转变等等,即便没有政策扶持,我认为混合动力如果量产,并且能够将成本降低,那么它在中国市场的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刘霞:目前,从新能源细分的市场来看,混合动力的机会是远远大于纯电动的。因为它的使用性比较强,而且从技术的角度来讲也不需要更多的充电设施以及更可靠电池的供给就可以量产和普及。当然,混合动力这个技术产品是适合中国的,可是在中国市场能不能成功,变数就比较大了。

能制约它成功的因素比较多,比如说政策法规等等。其实现在技术程度比较高的混合动力产品都是跨国公司的产品,特别是日系的产品,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是很成熟的。但如果只有日系掌握核心的整个技术储备的话,像其他的德系、美系、中国自主品牌就在这方面没有太大的技术优势,那么我想中国政府在政策方面是不会单一的支持混合动力,包括它整个在中国市场大面积的普及。如果量上不去,那么相关的产品成本就有点高,这也会成为一个制约因素。

马连华我觉得混合动力是适合中国市场的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但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混合动力未来在省油这方面,可能占据40%或者30%的份额,但它不会是全部的份额。混合动力的制约因素还有价格、电池关键技术没有突破等制约。尤其是国家政策在轻量化,涡轮增压,混合动力这几块都在支持。所以未来好几种节油技术会并存,混合动力只是其中的一种技术。

现在涡轮增压已经很节油了,未来可能在涡轮增压基础上再加上一种技术更加的提高节油率。比如前一段时间,奥迪采用了一个高效离合,意思就是空档滑行,在高效的模式下,离合器自动分开,直接通过空档滑行节油。所以未来的节油会是多种技术的整合,而不是单纯的靠发动机和电池组合的模式。

陈喆我是混合动力坚定的支持者。一季度的时候我看到这样一个数据,普锐斯第一季度以240730辆的成绩,跃居世界第三的销量。当时我不相信,后来看了一下数据,仅日本国内就卖了77万多辆。这就意味着,混合动力的技术,尤其以日系为代表的混合动力的车型已经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

混合动力进入发力阶段,有两个原因。第一,各个地方政府政绩的考核把节能减排作为一个要求;第二,我们之前把新能源的技术路线定为纯电动车,而现在纯电动车发展并不如人意,与世界先进国家差距越来越大,所以,要实现节能减排,发展混合动力技术就成为了一个更好的选择。是这两个原因导致混合动力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的时机。但这个时机能不能把握住,就有价格、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因素制约了。像雷克萨斯混合动力在中国卖的比较好,是因为大家觉得26万、27万买一个雷克萨斯的车是很值的。所以,中国市场是可以作为混合动力的一个潜在的非常大的市场。

共 5 条1/5首页上一页1 2 3 4 5 下一页 末页

责任编辑: 林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