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1-10-12 15:14 来源:腾讯汽车
探究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合资”之路(2) [导读]第二届全球汽车论坛于2011年10月11-12日在成都召开,腾讯汽车在论坛现场进行全程跟踪报道。以下是腾讯汽车对话新锐记者团。 腾讯汽车:这跟入世有关系吗? 马连华:这我倒没有考虑。我就觉得现在,尤其是进入中国车市高速井喷之后,明显地是弊大于利了,而且弊越来越大于利,所以,合资自主的品牌,还有本身合资车企的价格市场,都往下打,弊端是越来越大,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是越来越受到挤压。所以,讨论利弊的话,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利大于弊,但是目前来看是弊大于利。而且你看今天的张宝有、徐留平、徐和谊,他们都表达了一个观点,说现在自主品牌面临的困难不是一个短期的市场问题,而是一个长期的,空前的,过去十年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一些问题的爆发。自主品牌现在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而且中国汽车产业没有获得核心技术,合资车企现在外方又越来越强大,所以现在弊端是非常大的。 《南方都市报》记者 雷敏 雷敏:我说几个细的事情,去年我们南都做了一期报道,中国汽车企业文化研究。当时我们就做了几个合资企业,我们想探讨一下,比如说美系、德系、日系那些合资企业有些什么企业文化。当时我做的是日系,因为我们平常接触中方人士比较多,就找了几个日本人来聊了一下。我就发现很多时候,合资企业并不是像我们想的,外方一定给了我们中方特别大的压力。因为有时候卖车卖得不好,中方就会说,就因为日方不懂市场什么的。其实,我当时跟几个日方高层聊的时候,有个人在这边待了五年,现在已经回国了,他就跟我说,他们跟中方合作的时候,中国人比较官僚。有的时候,在一些行事风格上,不够国际化,没有真正为了卖车去做一些事情。他们自己会有一些怨气。特别我现在又跟一个自主品牌的人聊天,他现在是中层的,他说现在在自主品牌还不如在合资品牌,一有什么要讨论的时候,自主品牌就是你坚持一个意见,我坚持一个意见,但是在合资企业的时候,中方更容易团结在一起,我们一定要拿到一些技术,要捍卫中方权益什么的,他们自己做的时候,反倒窝里斗了,不能够一心一意地往前冲。 换一个说法,从消费者角度来说,如果我们家那时候就买了一辆嘉美了,你想那时候嘉美多贵,但是至少合资了之后老百姓买车便宜了很多。如果那个时候没有合资企业阶段的话,大家还是要买合资企业的车,车还是一个很奢侈的消费品。如果全都是自主品牌的话,他没有压力,不会觉得狼来了,不会自强。 辩证地去看吧。但是这个现象,包括我今天听来的,像伦敦那个人说欧洲还是很强,汽车工业有宝马等等,我们去年出口才有58万辆,但是奔驰、宝马、奥迪去年卖到中国多少万辆?我们还是有特别大的压力,但是这种情况无法改变。你要去发展,最重要的还是国家能不能拿一些政策,你要引导往那条路走,就像欧盟一样,我一定要你达到排放标准,你只能这样干。有时候我们为什么说日本卖到中国的车就差呢?我们那标准低呀?别人就生产低标准的车,你中国没有那样的标准嘛。我们自己有没有从政策上,政府做一些有作为的事情?毕竟,你小的时候有矛盾,是很正常的。 马连华:我觉得市场换技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一个政策,一汽二汽就比较有惰性,到最后什么都没拿到,就是一个代工厂。 《新京报》记者 尹蔚 尹蔚:我觉得是这样,首先以市场换技术这个本身并不是很合理。核心技术是任何一个企业的独家法宝,我觉得中国政府如果完成为了换技术而开放市场的话,如果抱着这个目的做合资的话,我觉得是很狭隘的。在合资过程中,核心技术我们没有拿到,也不能说我们是完全失败的,我们得用历史的眼光去看。现在才20年。现在已经可以看到部分的企业在这方面是有质的飞跃,比如说像一些大集团,大家在自己大规模的研究中心,可以从整车设计和开发,甚至全产业链的过程。我觉得部分已经在慢慢发生这样的改变,当然整体来说可能是看不到掌握所有的核心技术,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 也可以看到很多本土企业也在做自己的正向开发,也是有一些成功的例子,或者说有一些尝试,比如说东风的风神,或者说别的品牌。合资更多的是一种开放,开放让中国本土的企业在国际的竞争环境下去学会国际的标准,更多的一些国际化管理的理念,就是能跟他们站在一个层次上竞争,我觉得从长远来说,或者从更高的层次来看是合资的一个意义吧。 现在很多的人才,我觉得很多自主品牌的人才原来可能在别的合资企业工作过,他们现在可能会成为自主品牌的研发中坚力量或管理方面的。可能这种人才的流动,也是对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意义。比如我们把以市场环技术作为很狭隘的东西去看,对于在任何环境下、任何时候没有企业愿意把自己的核心技术给你,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只能是说慢慢的不断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何芳 何芳:再补充一点,我觉得大家说的特充分,我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我不从市场换技术的角度谈了。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现在合资企业包括合资自主,确实对自主品牌的影响真的比较大。我觉得现在自主品牌确实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今天上午我最大的感受,并不是合资企业重要,而是自主品牌重要,他生存的状态,包括从今天的论坛上。我今天想自主品牌的企业怎么能向合资品牌去学,包括在市场这块。特别在政策这个角度,刚才大家也说了政策的督导也好,今天张相木司长说了一些,就是在鼓励自主品牌创新这一块。但是他没有展开,我觉得这方面要做一些工作,包括零部件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植。 1 2 3 4 5 6
责任编辑: 吴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