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人物访谈 > 专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韩镭

专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韩镭

大家车网 2008-08-13 12:52 来源:pcauto 作者:苏欣

专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韩镭(2)

专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韩镭

Q:除了组织国内的车展之外,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还组团参加了包括美国汽车工程师年会暨展览会在内的众多国际展会。我们知道美国汽车工程师年会相比一般汽车展会来说更具专业性,具体表现在更注重专业汽车技术人员的交流。事实上我们也了解到,国内的专业汽车技术人员单纯参加美国汽车工程师年会学术交流的比例非常小,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的呢?

A:可能社会上不是很了解,其实中国的汽车行业一直很注重对外交流。由于国外的汽车行业发展比我们自己早很多年,所以中国早期很多的汽车专业骨干都是从国外回来的,这些人现在有些已经去世了,有些还健在。这些人和国外汽车行业的人有很深的关系,包括个人关系、因缘关系、同事的关系,所以其实汽车行业的对外交流从一开始就比较深入。而从国际上来说,一般的国家都会有汽车工程学会这样的组织,简称SAE。目前有35个国家的协会共同组织了一个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总部现设在伦敦,每年有两次理事会,咱们是他们的常任理事,并且每年都参加会议。而且它每两年还有一次年会,咱们在1994年在当时刚刚落成的国贸承办了国际汽车工程师年会暨展览会。国际上还有一个组织,1983年时由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和澳大利亚五个国家发起,当时叫泛太平洋汽车工程师协会,现在逐步把越南、斯里兰卡、印尼和泰国吸收进来,举办了亚太汽车工程师年会暨展览会,这也是两年开一次的年会。1989年11月第五届亚太汽车工程师年会暨展览会未受政治事件影响,仍在我国举办,当时法国雪铁龙的总裁哈夫纳等都亲临现场,所以这个会的规模还是相当大的。下一次也就是35届年会将在2012年在中国举办。所以说,汽车行业在国际上的交流是很早的,当年中国和美国、法国还没有建交时,汽车工作学会就派出代表团去参加工程师的会议。

  你们刚才提的美国工程师年会暨展览会我们协会每年也是派人参加的,80年代的时候很多国家的代表都去参加美国的工程师年会,我们也对它相当重视。当时一次这个年会的论文数五、六百篇,现在基本达到了一千多篇,鼎盛时期参加的人数达到四五万人,展览会的会场有3万多平米。他们的展览会叫OEM展,实际上就是一些配套零部件的展览,那些零部件都是很贵的,代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另外还同时举行40多个会议,总共需要花费三天半左右的时间。97年以后,我们举办了一次中美零部件座谈会,我们组织了中国十个的厂家代表六十多人加上美方的二三百人举行了这个会议。并且从97年开始,我们也组织展团去参展。当然,近几年这个展会也受到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但是论文数量和质量还保持在原有的高水平上。中国去参加的人数其实还是不少的,但是相对来说,我们愿意再有更多人去,当然这里主要也有一些因素影响,一方面发表论文的人未必去参会,另一方面去的人可能没有发表论文,毕竟参加这个展会也还是需要资金支持的,包括路费、食宿等。

  从技术上来说,这些会议对中国并不封锁,然而过去由于我国的汽车工业薄弱,在这方面的交流自然就比较少,但现在我们逐步有了资本去参加更多的专业学术会议。比如去年我们参加了在德国法兰克福举办的“白车身研讨会”,白车身的概念就等于没穿衣服也没有内脏,只剩下车壳儿,并且车壳儿也是不上油漆的,所有的焊点和内部结构都呈现在参观者面前。白车身研讨会的意义是非常大的,作为轿车来说,白车身是很主要的技术,技术体现在哪里?就体现在刚才说到的碰撞,牵扯到了安全、空气阻力、车形以及整体的性能,所以说轿车的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是体现在车身上。我们有一个车身委员会,90年代初我们也参加过这个会,不过那是美国举办的会,我参加的是欧洲组织的会,欧洲的汽车大厂都会派人参加该项会议。这些厂派出他们设计、制造、检测白车身的团队,三队人马都参加这样的会议。这些专业人员带着白车身上台做讲解,这台白车身是如何制造的、有什么技术特点、碰撞的数据是怎样的。这个会参与的有五六百人,开会时间约为三天,从早到晚马不停蹄地开。每个白车身讲解完之后,大家围绕它展开提问,设计人员就得当场回答。这也就意味着,所有这些车身制定的规范、规则都在这里面,行业上的很多标准无形中也都在这里交流,起码可以说白车身的精英都会聚在那里,欧洲的所有的大车厂、美国的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以及韩国的人员都有参加。中国也有参加,我和XXX设计师去了,上汽也去了,上汽英国设计所的人也去了。所以国际上的交流咱们参加的是比较多的。但是它注册费是比较高的,另外语言主要是英语、德语、法语,连日语都不能算主要语言,尽管每年日本都派人参加。另外这个会每年都会评奖,去年是菲亚特500拿了白车身的冠军,制造成本又低实际效果又好,当然这款车还没有进口到中国。

Q:中国厂商现在可能还拿不出相当级别的白车身到这样的专业研讨会做演讲,参加这样的会议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A:他们可以学习,看别人的设计听别人的讲解。而且这些内容到普通车展或者参观厂房时是看不到的,所以更多的技术交流是更现实更充分的、意义更大的。

Q:那么会不会存在技术外泻的情况?

A:打个比喻,有一桶水的人不会在乎贡献出一两勺水。这种交流是互为的,在你问问题的时候我也能够了解你的思想。所以,从技术人员本身来说是愿意交流,不愿意封闭的,封闭是做不好东西的。其实咱们也有一些制造工艺上的诀窍,在设计理念上这是互为的,谁也不会完美谁也不会全能。

在本页浏览全文>>(共计4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责任编辑: 许乐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