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9-10 11:14 来源:网摘 作者:
近一段时间以来,民间尤其是舆情汹涌的网络载体上,关于抵制日货的口号咆哮在各大论坛、社区。虽然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在金钱理性的大消费观下并没有将这种持续多年的口号付诸行动,但日本右翼分子在钓鱼岛问题的争端上一意孤行,则可能会成为一股将这种口号转向消费行动的强大驱动力。
这令在中国的日系企业多少感到有些惴惴不安。尤其是一直将中国市场视为战略要地的日系车企,此时则陷入焦灼状。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政府计划本月10日召开内阁成员全体会议,讨论并确定所谓钓鱼岛“国有化”方针,并在11日正式实现钓鱼岛“国有化”。 日本政府的这种举措激起中国政府的强烈不满,而民间的反应则更为强烈,一些演艺界明星也开始竖起反日大旗,将反日情绪步步推向高潮。
本月6日,日产汽车公司首席运营官志贺俊之道出了日系车企集体遭遇到的来自政治上的无形压力,他称日系车在中国的8月新车销量受损,因为“难以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特别是户外宣传活动的取消,影响了促销”。实际上,两天前,日产就已经宣布了8月在中国的销量止跌反弹,同比增长0.6%至95200辆。志贺俊之的这番言论,也许是就日本政府当下针对钓鱼岛采取的激进策略的几句牢骚,但更多体现出的是其未来对在中国的发展的前景抱有的一丝不安。“希望(钓鱼岛)问题能尽快得到友好解决。”这应该是他最真实的愿望表达了。
日产汽车公司首席运营官志贺俊之
当然,志贺俊之说日系车8月在中国的销量受损也非凭空捏造,目前看来,日系车在今年前几个月的复苏迹象似乎随着钓鱼岛问题的持续发酵而受到阻碍。数据显示,8月份除了本田有15%的上扬,丰田和马自达的销量分别下滑了15%和6%。虽然这种业绩的浮动与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直接关联,但志贺俊之那样的担忧也绝非杞人忧天。
就中国市场,丰田的“中国最重要”这一口号是最诚恳的表态,本田虽未像丰田这般煽情,但本田汽车社长伊东孝绅在去年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也表达过“中国市场对本田来说是最重要的”观点。至于在中国市场正发展如火如荼的日产,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任职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经营企划本部本部长的铃木昭寿在今年4月的一个论坛发言中曾称,期待在2016年之前拿到中国市场10%的份额,“因为中国的市场份额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大的,超过了我们25%,还有像美国、日本、欧洲,它们的销售数量还在增长,但是中国的增长更快。”旋即,他便代表日产方面作了这样的表态,“在2010年的时候,我们做出了相应的决策,我们推出了美国的业务,对日产来说,中国的市场业务最重要。”
可见,几大日系车企就中国市场的立场如出一辙,就连在中国市场发展并不很顺的三菱,其社长益子修也早在两年前便认定中国是三菱最重要市场。
不管这样的表态是否跟企业的发展状况完全吻合,但这些也足以说明中国市场在日系车企的全球战略布局起着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时下中日两国就钓鱼岛存在的主权争端,让日系车企诚惶诚恐,因为每一次掀起的反日浪潮中,贴着日系车牌的车辆总会成为最直接的民意宣泄对象,而很少会听说来自日本的数码产品在游行中被砸的新闻。
难以统计,但确实有一些消费者出于爱国情绪放弃了日系车,而有一些则不想因自己的日系座驾有朝一日成为游行队伍的“眼中钉”而不得已另购其他品牌的车型,还有一些甚至会劝退身边的亲朋好友,让他们打消购买日系车的念头……日系车企最怕的就是这种抱团式的且带有一定民族主义气节的消费观一旦形成气候,将对企业产生无可估量的负面冲击。
如志贺俊之所言,来自政治和民族情感上的压力,让很多日系车在宣传推广的策划方案上变得有些施展不开手脚,在这方面曾成为舆论炮轰目标的丰田等厂家更是慎之又慎,唯恐不小心又踩到哪根导火线,无法做到张弛有度的营销,损失虽是隐性的却是非常可观,但日系车企也只能自食黄连。
有日本媒体发文表示担忧,在钓鱼岛争端上,中国如若动用经济武器还击,那么日本的损失将会远大于中国。文章援引对从事日中贸易的日本专业人士采访所得的观点称,目前日本经济对中国经济的依赖程度远高于中国对日本的依赖。支撑日本经济的制造业出口的主要市场是中国,同时中国又是日本重要的进口市场。日本多数企业的盈利主要来自海外市场,其中,中国市场是日本企业盈利的重要来源。除了汽车外,日本电子,机械,家电以及零售业等很多行业主要靠在中国赚钱。相反,中国的出口市场主要是美国,其次是欧洲,日本的比重在下降。中国减少从日本的进口,可以扩大从其他国家的进口。但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如缩小,其他国家的市场是难以替代的。
如果不是极端右翼分子,那么对中国市场,日方总会不遗余力地将企业打造成不具政治色彩的友好企业(很多时候尽量对相关话题避而远之),并尽量去赢得中国消费者的信赖,因为对日系企业而言,中国市场不仅是他们出口的前沿阵地,也是保障企业全球发展的战略大后方,无法在中国立足,那么就很难保持企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
无法想象,如果丰田、本田和日产这些日系车企,一旦失去了中国市场,他们该如何与通用、大众这样的对手抗衡?
责任编辑: 随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