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作茧自缚吗? 从水中自救来反思汽车设计

作茧自缚吗? 从水中自救来反思汽车设计

大家车网 2012-07-27 17:01 来源:网摘 作者:

[导读]一直以来,我们对汽车安全和舒适的追求有很大的误区:一味希望它在发生碰撞时不伤害车里人的身体,却忽视了对车外被撞者的保护;汽车贴膜的一大功能是让玻璃更不易被窃贼击破。

这几天,车辆落水如何逃生是一大热门话题。

7月21日北京那场暴雨造成的悲剧大家都知道了,其中不少人是困在车内溺亡的。某杂志34岁的编辑部主任丁志健驾车在广渠门桥下被淹不幸罹难,“抢救时发现他的头骨都撞碎了”(医生语)。我们可以想见,从当晚7点半打电话求助到10点半遗体被抬出的3个小时里,他用那颗顽强的头颅持续地撞击车窗,经历了多么漫长而绝望的自救。

痛定思痛,各大媒体开始了铺天盖地的"车辆落水逃生技巧"大讨论,锤子、头枕、手机甚至高跟鞋都成了砸窗逃生的工具。我不否认这类报道的积极意义(虽然头枕、手机、高跟鞋砸窗经过实验是行不通的),但我们是不是还可以换一个思路,从造车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直以来,我们对汽车安全和舒适的追求有很大的误区:一味希望它在发生碰撞时不伤害车里人的身体,却忽视了对车外被撞者的保护;汽车贴膜的一大功能是让玻璃更不易被窃贼击破,却没想到也徒增了里面的人逃生时击破的难度;各种机械控制功能被越来越奢华的电子设备取代,却忘记遇到浸水断电一切电子设备就会瘫痪,车门也锁住打不开了……当这个钢铁机器一旦落入水中,悲剧不可避免。

印第安人有句谚语,"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它告诉我们,人需要经常停下脚步检视过往,才能更好地前行。我们的汽车工业也一样。自发明以来,汽车朝着更快、更安全、更奢华的方向发展,而它所包裹下的生命则越来越脆弱。我们是不是也该停下脚步,反向思考一下汽车所带来的一系列环保、安全、能源等问题?

现在我想给汽车制造企业提出一个命题:你的车,怎样让置身于危险境地的司乘人员更便于逃生?

我不是汽车设计师,一些粗浅的想法权当抛砖引玉:汽车的中控锁,能否设计成浸水自动弹开?当车窗都变成电控的同时,能不能将驾驶座这侧设计成电控/手动两用?车窗玻璃有没有办法做成从内往外容易砸开的(或者设计一小块薄弱点)?汽车坐垫是否可以像飞机座椅一样设计一块可脱离的泡沫垫,以备乘员离车之后逃生(否则不会游泳的人即便能爬出车外也无济于事)?

现在,就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等待灵魂吧。这既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灵魂的守望。

责任编辑: 张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