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自主品牌的大量消亡是崛起的前提条件

自主品牌的大量消亡是崛起的前提条件

大家车网 2012-06-27 13:45 来源:腾讯专稿 作者:

中国汽车市场到底救市与否,对于目前的政策制定者来说成为了一个非常困难的选择,这个困难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严重过。

在2008年中国汽车市场陷入困境的时候,政策的出台从没有任何的犹豫,果断及时、幅度之大前所未有。但是,2012年却给政府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其原因就在于救市政策到底以何种方式出台?

2009年的救市政策从市场增长的角度不可谓不成功,但是从强大中国汽车产业的角度却又显得有些失败,因为高速的增长固然给汽车企业带去了更多的利润,但是也让本土汽车企业的发展更加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更为一个严重的后果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不得不停滞 ,一些小品牌也因为得逢政策的甘露而活得有滋有味。

那么,今天市场的困难同样让自主品牌企业面临着再一次的生存与发展的考验。政策如何入市,才能既挽救了市场,又能够鼓励先进,淘汰落后。

在繁荣时期,自主品牌要想进行兼并重组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因为这个时期,不仅仅是大部分自主品牌不愿意被兼并,即使同意兼并重组也要价过高,而让收购者不得不敬而远之。

只有市场,才是兼并重组最核心的推动力。

面对市场困难,许多人都在呼吁政府要救市,但是今天的市场局面是中国汽车市场调整转型期的必然过程,是对于过去两三年甚至更长时期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一种理性回调。

这种理性的回调表现为市场增长速度的回落,甚至在一定时间内表现为负增长。

这种理性的回调更是一种大浪淘沙的过程,它让市场对于所有的品牌进行一次重新检视的过程,看看那些在高速增长时期表现还不错的品牌,是否能够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市场的这种内在逻辑,恰好与政府鼓励兼并重组的目标相一致,这才是政府救市政策出台犹豫不决的重要原因所在。

中国自主品牌成长中的障碍有许多,更多的观点认为外资的品牌竞争是自主品牌成长的拦路虎,这种观点虽然正确但是却不全面。外资品牌的竞争是现实存在的,而我们对外资品牌的强弱却无能为力。

我们要强化自主品牌的竞争力更需要从内部做起。内部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是中国的自主品牌太多,本土汽车企业太多。

中国汽车企业数量庞大,是计划经济时期留下的痼疾,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建立了许多地方的汽车企业,但是由于缺乏技术、管理而长期小而不大。

这些企业更多是靠天吃饭,靠政策吃饭,市场好的时候,就搭下顺风车,政策好的时候,就紧傍政策市。

从微观的汽车企业角度,这些企业给企业与地方经济带来了一些就业、税收和经济增长,但是从整个中国市场的宏观角度去分析,这种状况则严重阻碍了本土自主品牌的做大做强。

这些微小汽车企业与品牌的存在,不仅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金资源,更占据了大量的市场资源并形成市场割据。

这些微小汽车企业影响到的不是外资品牌,而是自主品牌自己。

因此,要想培育出具有世界水平的自主品牌企业,就必须清理这些微小的汽车企业与品牌。

但是依靠政府的力量显然并不现实,因为地方政府与企业的既得利益让清理工作会遭遇非常大的阻力。而且中国汽车市场这些年的高速增长,让这些企业骄傲的不得了。

政府的有形之手在推动兼并重组上其实更加力有不逮。

而要真正达到清理这些微小汽车企业与品牌的目的,唯有市场才能做到。只是市场增长必须掉头向下才行,而从2011年开始的汽车市场的微增长,将给中国自主品牌的清理带来绝佳的机会。

在市场的困难面前,当消费者的需求回落时,首先遭受波及的必然是那些最弱小的品牌,自主品牌在整个市场链条中显得最为薄弱,自然成为最为困难的一极。

但是自主品牌并不是完整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自主品牌内部,又会分出三六九等,那些微小的汽车企业与品牌将会遭受比其它自主品牌更加严峻的考验。

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困难的持续将是兼并重组最好的催化剂。政府不必再主动推动兼并重组,那些日子变得困难的企业,自己就会主动寻找婆家,希望一嫁了事。这时候的兼并重组没有太多的政府阻力,无需太多的政策付出。

政府一直在强调中国要培育三至五家大型汽车企业集团,那么现在就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政府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顺势烧火。

可以说,大量自主品牌企业与品牌的消失是自主品牌企业做强做大的基础。

当中国汽车市场中,只存在10多家自主品牌企业的时候,那么这一轮的兼并重组就将走到了尽头,在这时候,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的对决将真正开始。

责任编辑: 林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