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6-11 12:44 来源:腾讯专稿 作者:
中国汽车市场2011年进入微增长的格局,在2012年甚至更长的时期内将成为一个不可改变的现实。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微增长有自己必然的发展规律。
但是,微增长的中国汽车市场却也面临着另外一个不得不克服的难题:一方面是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巨大,甚至年度产销规模仍然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另一方面中国的汽车企业规模却小得可怜,本土汽车企业年产销百万辆就是表现最好的了。
从大市场角度看,市场有缓慢增长的必然规律,即使10%的年增长速度对于中国汽车市场来说,也将成为任何一个其它国家的市场无法超越的巅峰。
从小企业的角度来看,中国的自主品牌必须要保持高速稳健的增长,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追赶上那些位于前列的世界跨国公司。
由于一些国有汽车企业的销量包括了合资公司生产的外资品牌,因此,这些汽车企业的真正规模并不如预期的大。所谓的进入世界500强,也只是一种纯粹的财务和法律意义上的数据,并不能显示出这些国有汽车企业商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与市场份额。
从纯粹在自主品牌的销量来看,2011年,中国汽车企业中销量最大的企业是奇瑞汽车,为64.3万辆,其次是比亚迪,为44.85万辆。
但是跨国公司的产销规模是多少呢?
2011年排名第一的通用汽车,其当年销售量为902.6万辆,是中国自主品牌企业奇瑞年销量的14倍。排名第十位的宝马汽车年销量也有138万辆,是奇瑞汽车销量的将近3倍。不过,宝马汽车是豪华品牌,两家企业并没有太强的可比性。第九位的本田汽车,当年销量为330万辆,是奇瑞销量的5倍。
两相比较说明了什么问题?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的汽车市场,却没有培育出世界第一年度销量的企业。这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悲哀!
要想让中国汽车企业成为世界级别的跨国公司,其销量规模必须要达到300万辆以上。但是,这样的规模什么时候能够达到?能否达到?
中国的自主品牌企业虽然有海外出口,但是真正上规模、上销量还必须依赖中国市场,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自主品牌目前的主要海外出口市场位于新兴市场,增长潜力有限,而市场规模较大的发达市场却没有能力进入。
但是,有着主场之利的中国自主品牌企业在中国市场更好像是客场作战,因为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要比自主品牌增长得快。
以2011年为例。自主品牌在这一年的市场销量完成目标差距都比外资品牌要弱,其增长速度也输于合资公司外资品牌的增长速度。
当然,中国自主品牌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制定了宏伟的蓝图规划。许多自主品牌企业都将2015年作为自己实现年销200万辆的最后期限。
我们且不说200万辆的规模能否进入跨国公司的前十,就说这200万辆的目标,在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微增长的环境下,是否能够如期实现呢?
以奇瑞公司的64.3万辆为例,要在2015年达到200万辆的目标,有些牵强。因为即使每年增长20%的话,也才能将现有的产销水平翻番,即2015年达到120多万辆的规模。如果按照年均增长30%的增长速度计算的话,那么奇瑞到2015年将会达到180多万的规模。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回答的是:未来四年的增长时间内,微增长的中国市场能够给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提供年增长20%,甚至30%的可能吗?
中国的汽车企业中,比亚迪是增长速度曾经最快的企业,一度的增长速度是翻番增长,但是这种过快的增长速度是不能持续的。也因此,比亚迪2011年的销量也只有44.85万辆,比2010年的51.98万辆还要少上了许多。
有数据显示,中国主要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2011年销量394.36万辆,较2010年仅增2.0%。也就是说,中国的自主品牌所有企业销量全部加在一起还不如一家跨国公司的销量。而且增长速度低的可怜。
在所有自主品牌的企业中,2011年市场销量增长最快的是东风集团,由2010年的10.82万辆增长将近50%,达到16.12万辆。但是东风集团达到这样的增长速度是因为自自主品牌的市场绝对销量基数太低的原因造成。
销量增长排在第二位的长城汽车,虽然在2011年实现了24.1%的速度,但是其只有36.51万辆的销售业绩,要想达到200万辆的规模,并不现实。
也可以这样说,虽然有不少的自主品牌企业制定了2015年实现200万辆规模的计划目标,但是从目前基本就可以断定这个目标不可能实现。
如果200万辆目标都不能实现,更何谈300万辆目标呢?更何谈要进入世界前十的汽车跨国公司呢?
对此,我们并不需要悲观,因为这就是现实的基本情况。如果我们不考虑目前自己的产销水平,不考虑当前的微增长的市场环境,奢谈什么超越,那只能是闭门造车。
现在,面对这种微增长条件下的大市场与小企业的不平衡格局,最重要的是我们自主品牌企业应该怎么办?
急躁是没有用的,我们已经有比亚迪的前车之鉴。制定不符合实际的目标,也只能忽悠一时,但是最终欺骗不了市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目前的市场和产品做好,稳定目前的市场,然后再图谋扩大。
只要我们扎实去做好自己的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2015年我们追上不跨国公司,我们就考虑在2020年追上。如果2020年仍然追不上,我们就考虑在2030年实现这个目标。
当然,也许我们从另外的一个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会更快速实现中国自主品牌的跨国公司梦想。
假如我们能够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将一些自主品牌的企业联合到一起,也许就能够将实现梦想的时间表提前。
这确实是中国汽车企业发展的“罩门”所在,中国的汽车企业太多,又太小,互相分散市场,互相竞争。但是我们显然不需要这么多的自主品牌和企业,兼并重组是早晚的事情。但是作为国有汽车企业,是否主动让自己被兼并,也许将能够推动整个自主品牌发展壮大的速度和进程。
王浩良当初推动南汽与上汽的合作,成为自主品牌发展史上的另外一种英雄。中国汽车行业需要兼并重组,就需要更多王浩良式的英雄人物。因为充当兼并者容易,充当被兼并者非一般人所能。只有尽快地推动兼并重组,才能实现微增长车市条件下的小企业追上大市场的平衡。
责任编辑: 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