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媒体把控好车评判标准 消费者声音被忽视

媒体把控好车评判标准 消费者声音被忽视

大家车网 2012-05-23 15:49 来源:汽车公社 作者:

Who makes the best cars?美国《消费者报告》今年4月号公布了美国市场2012年度13大汽车品牌排名,依次是:斯巴鲁、马自达、丰田、本田、日产、VOLVO、现代、宝马、大众、福特、奔驰、通用、克莱斯勒

和你心目中的排名是不是很不同?

先说一下《消费者报告》的这个名次是如何排出来的。他们先依据实际测试,给出了270多款车型的路试成绩,再结合驾驶是否舒适、内饰配置是否精良、省油情况以及车的可靠性等数据,对车型进行排名,最后比较各品牌所有车型的平均成绩。

最终斯巴鲁以75分的成绩首次在堪称消费者购车指南的此项报告中居榜首,马自达丰田紧随其后,分别为74分和73分。而过去四年一直稳居榜首的本田,今年则以72分的评分,跌落到在13家汽车厂商中排名第四。

除了这个品牌排名,《消费者报告》还给出了更重要的另一个榜单——各级别的冠军车型。一共十个组别冠军,7款日本车,其中丰田一家就包揽了5个,福特、现代、雪佛兰各一个。

是不是和我们心目中的更加不同?

这其实涉及到好车的评判标准问题。

在评价什么才是一款好车这个问题上,媒体界一直存在着两条路线,一是以《消费者报告》为代表的消费主义路线,该杂志每年会收到大约130万条消费者反馈,来判断车型的可靠性。美国消费者并不相信广告,而是对该杂志的报告十分信赖。另一个则是以一些所谓的专业媒体为代表的操控主义路线。

我不否认有些人买车是用来飙的,他们对速度与操控性有着天生的崇拜。但是绝大多数人买车是用来开的。对于普通家用车,也就是对于90%以上的乘用车而言,节油和可靠才是最重要的标准。我不是说操控性不重要,但是,要区分是什么车,如果赛车或跑车,当然最重要的是速度、是精准的操控,但是作为一辆普通家用车,它们会被开到赛道上去蹂躏吗?0~100km/h的加速是10秒、9秒还是8秒,有意义吗?能以60、70还是80km/h的速度过某个弯,有那么重要吗?

在普通消费者对车的投诉中,从来都不会是因为上述这些,不都是诸如哪儿漏油了、哪儿失灵了、车窗降不下去了、发动机启动不了啦、油耗太高了之类的毛病吗?

现在国内的汽车媒体,在做汽车测评的时候,多数喜欢走后一种路线,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出其专业性。在试车的时候,很多记者是根本不分什么车,上来就是一脚油门踩到底,明明是标致207这样的经济型轿车,也当成宝马奔驰来试,结果3批试驾媒体,批批都有人把车开翻。所以,国内媒体上称赞好的车,在市场上往往不被认同,市场上销售得好的车,媒体上评价却常常不佳。

我本人是更加认同《消费者报告》这种消费主义路线的,事实上,这种路线门槛更高,更专业。就像《消费者报告》自己所说,他们试驾一款车,往往试两个礼拜甚至几个月,而很多媒体往往只是草草试一两天而已。如果只是测试操控性能,半天就足够了,找个小型赛道,你就飙去吧。可是,人家买一辆车用来家用的,除非“犯二”,不然谁会像你那样在大马路上把车弄得吱呀乱叫、轮胎生烟、制动盘发臭呢?

仔细看了这期的《消费者报告》,各榜单的上榜车型中,很少有那些顶级豪华车和超级跑车,反而专门为2.5万美元以下的车型设立了一个榜单,这其实也是对消费主义路线的一种贯彻。反过来,国内的一些专业媒体眼界就高很多,似乎开口闭口不谈法拉利、兰博基尼,不谈保时捷、布加迪,不谈宾利、劳斯莱斯,就显得不专业了。可是,在我看来,这些本质上都不能算车,是奢侈品,有钱就买回去把玩,无所谓好坏。所以,媒体们也实在不需要浪费版面辛辛苦苦地告诉读者,这些自己永远不可能买得起的玩意儿的好处到底在哪里。

责任编辑: 杨小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