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媒体评说:讲求实用主义的“中国式”购车

媒体评说:讲求实用主义的“中国式”购车

大家车网 2012-05-16 16:45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

“中国式”购车

“中国式”购车

中国的汽车市场在世界总体形势低迷的状况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外国的汽车厂商从在中国卖车,到在中国产车,再到为中国产车,中国消费者的购车趋势成为各厂商研究的焦点。那么,中国消费者究竟是怎么进行“中国式”购车的呢?

■买热不买冷

中国人很热情,也爱凑热闹。中国人喜欢去大家都喜欢去的地方,聊大家都在聊的话题,吃大家都去的餐厅,当然,也喜欢买大家抢着买的车。

在中国车市中,许多排着队等着买的车,不但没有因为提车不方便而影响消费者的购车心理,反而,还被很多人认为是抢手的指标。像东风本田CR-V,已经大概有5年的订车加价的历史,这不但没有影响CR-V的销售,还让更多人觉得,这样一车难求的车型才更加值得珍惜。相反,有许多库存多、等着卖的车型,却被冤枉地扣上卖不出去的帽子,遭受冷遇。

■买老不买新

中国人做事比较踏实,就连买车也一点都不马虎。许多国外的消费者喜欢求新、求变,什么事情奇怪、刺激就做什么。而中国消费者不然,对于刚刚推出的全新车型,中国的消费者更愿意相信历经岁月历练、优胜劣汰后的老车型。大多数的中国消费者会觉得,老车有若干久经考验的绝招在手,而新车太嫩,无法取代这些绝招妙法,这也就是为什么捷达、桑塔纳这种老三样永远排在汽车销售前列的原因。

“中国式”购车

“中国式”购车

■买听不买看

有人评价中国消费者买车是:心眼多,主意少,买车跟着别人跑。虽然,这样的说法太过以偏概全,但是,对于有的不自信的消费者来说,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平时玩车、懂车的车迷我们且不说,对一些不太懂车的消费者来说,常常喜欢看亲戚朋友买啥车,也心存艳羡购买同样的车。

一方面,中国人比较热情,喜欢给人出谋划策;另一方面,中国人也比较喜欢听从别人的劝诫。所以,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人会买身边人使用、推荐的车。于是有人说,一些中国消费者买车是用耳朵,而不是用眼睛。

■买长不买短

在中国人的审美观里,汽车要大气会更有面子,也更显档次。所以,一些加长版车型在中国就销售得特别好。有人说,中国汽车市场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律,那就是不好卖的产品就加长,一加长就热卖,此规律屡试不爽。

中国消费者在车型的选择上,自然出现了“加长化”的趋势。不仅是中国的消费者注意到这一点,大多数外国的厂商也注意到了这一点。现在,有很多“L”款车型都专门为中国消费者生产,以迎合中国消费者的胃口。加长车的经久不衰,也是中国消费者偏爱大气外形方面的非理性因素所导致的结果。

■买涨不买降

在车市里,降价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销售手段。但是,这种手段的效果并不一定在中国的市场立竿见影。

对于许多中国消费者而言,他们买车的方式其实相对保守。如果现在车市的价格狂降,许多人就会选择持币待购,以免觉得明天、后天再降,自己不就亏了吗?而如果车市的价格开始上涨了,许多消费者就觉得再不买的话,等车价涨上去了之后再买就来不及了。所以,许多消费者购车会做出与车商促销相反的决策。

■买坐不买开

许多外国的车主比较喜欢购买驾驶操纵感强的车,而中国消费者在选车时,却更加注重乘坐者的感受。

一方面,在中国车市里,家庭用车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所以,在为一个家庭买车时,当然不能只在乎驾驶者的感受了,相反,家人的感受则更加重要。另一方面,比较有能力的消费者还是很喜欢雇司机帮自己开车,这时,当然要选择乘坐起来更舒服的车了。

2009年04月07日

责任编辑: 林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