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4-17 07:52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
漫画:朱慧卿
□ 晏 扬
近期,京津地区部分加油站的成品油价格纷纷下调,华东、华南市场也出现较大规模的成品油降价促销现象,部分加油站的油价甚至比调价之前更便宜。据报道,民营加油站是本次“价格战”的主要推手,在其带动下,中石油、中石化旗下的部分加油站也加入降价促销行列。
成品油降价促销无疑为消费者所喜闻乐见,但细加品味,这种“价格战”其实包含着某种尴尬与讽刺。
最近一次成品油价格上调于3月20日,每吨大涨600元,油价正式步入“8元时代”。消费者为此叫苦不迭,而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却表示,根据成品油定价机制,此次成品油价本应每吨上调700元左右,因考虑到社会承受能力才降低了调价幅度。两大石油巨头也忙不迭地声称,此次油价上调并未到位,让消费者只能痛并感激着。
近期国际油价并无太大波动,既然国内油价没有上调到位,而无论石油巨头还是民营油企都不可能做亏本买卖,那么按理说,市场上应该出现“油荒”才是。但市场的反应恰恰相反,“油荒”没有出现,成品油“价格战”反倒硝烟弥漫,这说明什么呢?
它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国内油价不是没有上调到位,而是调过了头,说明成品油定价虚高,高于应有的市场价位,否则怎么会出现降价促销“价格战”?油价是否合理、是否虚高,民众说的不算,官方说的也不算,市场才是最客观、最权威的验证者。油价刚刚上调就出现降价大战,说得难听点,相当于成品油定价机制挨了市场一记耳光,很尴尬,很难堪,很没面子。当然,很没面子的还有“油价上调并未到位”云云。
实际上,成品油“价格战”大多爆发于油价大幅上调之后。比如2009年6月30日,成品油价格每吨大幅上调600元,仅过了几天,市场上的降价促销战便狼烟四起,实际零售价下跌幅度最多达500元/吨,几乎抵消了几天前的油价涨幅。
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问题多多,需要改革,官方与民间对此已达成共识,但是,人们常说的问题主要是指22个工作日太长以及参考的国际油价不合理。殊不知,现行定价机制的最大问题在于所依据的基准油价虚高。众所周知,该定价机制确立于2008年底,当时,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畸低(最低时每桶跌至30多美元),而国内成品油价格虚高。这样,当初定价机制其实建立在国内虚高油价的基础上,既然初始的基准油价虚高,那么后来无论定价机制如何运转,油价或涨或跌,国内成品油价格都难免虚高。
由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按照定价机制油价尚未上调到位,而市场上却出现了降价促销的“价格战”。可以说,每一次成品油“价格战”都将定价机制推向尴尬、难堪的境地,让其不合理性暴露无遗。
每次成品油“价格战”都是民营加油站率先挑起来的,他们是降价促销的主要推手。但让人担忧的是,据报道,为了更多地赚取成品油零售利润,中石油、中石化去年减少了成品油对外批发量,同时大量扩张自营加油站数量,将更多成品油直接供给旗下的加油站。而且,两大巨头的年报都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减少成品油批发,增加自身零售的比重。石油巨头在成品油零售市场上强势扩张,无疑会加剧垄断,民营加油站的生存空间将更加逼仄,直至可能被彻底挤走。
可以想像,当石油巨头完全控制成品油零售市场,当从原油开采、进口、炼化到成品油批发、零售都被石油巨头“一统江山”,形成垄断堡垒,那么无论成品油库存多么充足,无论政府定价多么虚高,无论加油站的利润有多么丰厚,恐怕都不会出现降价促销的“价格战”。
(深圳商报)
责任编辑: 陶瓷之
上一篇:车市合资企业整体向好 自主品牌集体遇冷 | 下一篇:日系车企殊途同归 根源在于过于务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