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从仿制到自制 自主二代以品质挑战外资品牌

从仿制到自制 自主二代以品质挑战外资品牌

大家车网 2012-04-16 10:43 来源:腾讯专稿 作者:

[导读]车展前来自自主品牌的几个消息令人振奋。首先是比亚迪的4年或10万公里超长质保品质发布会。正是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自主二代正以品质挑战外资品牌。

车展前的这段时间是各厂商的新闻预热期,来自自主品牌的几个消息令人振奋。首先是4月10日比亚迪的4年或10万公里超长质保品质发布会,比亚迪对全系车型提供近乎外资品牌2倍的质保期或者质保里程,对非核心部件也提供远超外资品牌的质保承诺,这堪称是业界最实在的质保承诺。其次是4月11日上汽推出旗舰产品荣威(微博)950,这款与国产外资品牌价格相当、技术配置高出一筹的车型填补了自主品牌对外资的竞争空白。最后一个是4月12日晚,众泰汽车(微博)的夏治冰(微博)在微博里征询Z300的超长质保期,《广州日报》的汪云青主编在评论中开玩笑说:“49个月,11万公里,力压BYD……”。长城汽车此前就也在业界率先提出为新车型提供4年或15万公里质保,而3月北汽E系列车型上市之际,率先在业界提供对E系列车型提供厂商三包承诺,这些消息显然都意在增强了公众对产品的信心。

过去两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有所下滑,但整体而言所有自主品牌都抵受住了价格战的诱惑,扎扎实实做研发,花大力气提升品质,这些在过去1年已经初见成效。比如去年至今陆续上市的帝豪EC7、华晨H530、长安逸动、长城腾翼C50、比亚迪G6都与各自品牌上一代车型有质的提升,在动力总成方面,以长城、比亚迪、长城、华晨为代表的厂商开始在小排量车型上装备涡轮增压技术,而且这些技术都是厂商的自主研发。比亚迪更进一步,在G6及后续车型上开始采用涡轮增压、铝合金发动机缸内直喷、双离合器技术的动力总成,这样的动力总成在增强车型动力操控体验的同时也将显著降低油耗。目前看,这样的技术还仅为大众和福特等厂商所掌握,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各内资品牌厂商在新一代车型上普遍采用原创设计、自主动力总成,在短短1代车型的生命周期里,就实现了对外资品牌技术和设计的跟踪,这的确值得鼓掌。

在技术上保持与国产外资品牌同步的基础上,自主品牌的产品价格远远低于同级别的国产外资品牌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合资品牌。原因被很多人归结为品牌。但任何品牌都是建立在产品品质基础上的,缺乏品质感的车型,即使价格低廉也仅能得到价格敏感型用户的青睐,在这些用户升级换代车型时,他们不可能再被内资品牌的价格所吸引。正因为如此,内资品牌在第二代车型上市之际不约而同地选择以品质来打动潜在用户。因此,我在本文开篇中提到了几个品牌相继延长质保或者提供厂商三包承诺,这些承诺是靠内资品牌对自身产品信心来支撑的。

与此前少数国产外资品牌作为营销噱头的质保期延长不同,此番比亚迪的质保延长是非常实诚的。首先是此次质保涵盖比亚迪所有车系的新售出车型,这比一些外资厂商只针对部分车型,甚至只针对部分时段购车用户是有显著差别的。其次,4年或10万公里的质保承诺涵盖的零部件范围很广,至少成本价值99%以上的零部件是能够被这个承诺覆盖的。而且不被覆盖的易损件,比如雨刮、轮胎也提供多数外资品牌2倍的质保期或者质保里程。这相比一些国产外资品牌只针对发动机变速器延长质保有底气得多。

过去两年,我在微博中为车主推荐自主品牌产品时,遇到最多的质疑就是:它能用得住吗?小毛病多吧?比亚迪王传福最近在众多媒体面前说:S6的两年内的功能性故障不会超过0.8个,这已经达到了合资公司生产的外资品牌产品的水平,也就是说两年内S6不会出一个功能性故障。比亚迪G6的品质更厉害,它可以做到两年内只有0.56个故障。现在各自主品牌都在争相提供比外资品牌多处近一倍的质保期或者质保里程,这是用品质叫板外资品牌——你们也应该向用户承诺同样的质保期或质保里程。但短期看各外资品牌更热衷于提供价值几千元的有偿延保产品,靠保险公司的延保产品来为用户提供类似长城、比亚迪这种4年质保期。而自主品牌敢于免费提供延保,这充分说明自主品牌对自身产品质量是有充分信心的,否则面对突然而至的大量用户索赔,不仅经济上难以承受,对品牌而言也是巨大压力。正因为如此,有业内同仁在听闻内资厂商陆续开始延长质保的消息后,提出了“承诺应该适度”的善意建议。但我认为,至少长城汽车和比亚迪这两个民营车企的老板不会拿自己的企业开玩笑,他们敢于亲自站出来向用户承诺,只能说明他们对自己的产品质量有信心,他们要把这个信心用超长质保的方式传递给潜在消费者——自主品牌这一代产品的质量即使没有超过外资品牌,但至少不会比外资品牌的差。

为什么我要强调“这一代”呢?对现代汽车而言,车型换代基本上是5年一个周期,过去10年内资自主品牌才真正开始追赶外资品牌,第一个5年各厂商推出了各种车型的第一代产品,类似比亚迪F3、奇瑞旗云等都是快速仿制,靠价格优势来打动消费者,应该说它们都成功积累了庞大用户群。在第一代车新上市后,汽车销售带来的现金流使得自主品牌能够进行二代产品的开发,自主品牌强大的学习能力使得大多数自主品牌的二代产品都有脱胎换骨的变化,不仅外形内饰的设计上不再抄袭外资品牌,在动力总成和技术参数方面上也基本追平外资。在配套体系上,包括比亚迪、长城、上汽、长安在内的诸多内资自主品牌都广泛采用了跨国零部件供应商,这也与外资品牌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此番各自主品牌相继提出延长质保,这正是多年来自主品牌坚持产品品质改善工作的实力展示。正是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自主二代正以品质挑战外资品牌。

这种挑战力度究竟有多大,我相信北京车展(微博)上将进一步明朗。公众将很难再从多数自主品牌的新一代车型一眼看出它们克隆自哪个外资品牌的车型。从仿制到自制,这还只是量变,真正的质变体现在各自主品牌产品平台的技术含量上。各自主车企几乎都是从购买外资品牌产品平台开始自主研发的,能否在仿制一代车型的基础上成功诞生二代车型,同时保持技术和设计的与时俱进,与外资品牌俱进,这还得看业内媒体和消费者在看了新一代车型后,能给自主品牌打多少分。至少从目前已经上市的几款自主品牌二代车型看,业内媒体同仁都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我相信这种感觉也会传递到潜在消费者那里去。

近乎同样的产品技术和品质,质保承诺超出一倍,而价格仍远低于外资品牌,消费者不选择自主的唯一理由可能会是品牌的面子问题:我想,要解决潜在消费者的面子问题,这需要各自主品牌要坚持做有责任感的企业,不仅敢于承诺,更敢于兑现承诺,在产品品质得到用户交口称赞的基础上,开始多做一些回馈社会、回馈社区、回馈车主的工作,比如带动经销商用有限利润持续做公益活动,资助公众追求更好的文学、艺术、体育生活,为车主提供更多关爱活动和服务——这是日韩车企追赶欧美车企的必由之路,中国车企不应该错过。比亚迪的品牌DNA是技术、品质、责任,我相信新一代汽车消费者不会拒绝那些有技术、有品质、有责任感的品牌。自主二代挑战外资品牌当从2012年开始!

责任编辑: 林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