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3-26 10:43 来源:腾讯专稿 作者:
[导读]3月21日,奇瑞汽车对外正式宣布与捷豹路虎的合资已经达成协议。只是在宣布这项合资协议的同时,奇瑞汽车表示:双方将按照相关的程序开展进一步的工作。
3月21日,奇瑞汽车对外正式宣布与捷豹路虎的合资已经达成协议。只是在宣布这项合资协议的同时,奇瑞汽车表示:双方将按照相关的程序开展进一步的工作。
这一句话的含义只怕是说,虽然奇瑞与捷豹路虎已经达成合资协议,但是还需要按照相关的政策走完程序,以等待有关部门的批准。如果这是事实的话,那么奇瑞也应该算是第一家没有被正式批准成立却自行宣布建立合资公司的汽车企业吧。
这个合资公司的建立似乎与刚刚闭幕的两会提出的汽车产业要进行增量控制的政策方向有些不大对路。在3月初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明确指出,要以汽车、钢铁、造船、水泥等行业为重点,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所谓的增量控制,也就是对于汽车产业新建生产产能要加强管理和控制。而新建合资公司则应该被列入增量控制的范围。以至于当时有观点认为,奇瑞与捷豹路虎的合资恐怕虽然好事多磨终不能成就美满眷属。
所以,3月21日的奇瑞宣布与捷豹路虎的合资消息,让很多媒体多了一份惊疑。如果不管中国整个汽车产业的产能扩张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奇瑞与捷豹路虎合资倒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问题是,当合资模式日益遭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时,奇瑞与捷豹路虎的新合资公司能否打破合资之踵呢?
通常的观点都认为,市场换技术的失败是中国合资模式最大的失败,也因此,一度有声音反对中国再建立新的合资公司。尽管如此,新一轮合资潮却不期而至。广汽集团与菲亚特的合资,长安汽车(微博)与PSA的合资,及至奇瑞今天与捷豹路虎的合资。
为什么被人们越来越不看好的合资模式,却被这些本土汽车企业如此推崇、如此追捧?甚至当初一些汽车企业一度拒绝合资,却在今天也成为了合资大潮中的弄潮儿。
特别是奇瑞汽车,一度被称为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旗手和象征,而奇瑞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大,也被作为与合资企业相对抗的成功典范。但是,恰恰是这个奇瑞汽车,今天却在合资一事上几近痴迷,与斯巴鲁的合资因为丰田公司持有其股份而成为悬念;与美国克莱斯勒的合资却无疾而终;与以色列量子公司的合资公司观致汽车则让奇瑞创造了合资模式的创举。而今天与捷豹路虎的合资公司则真正让奇瑞进入了传统合资公司队伍的行列。
奇瑞汽车通过自我努力,让奇瑞品牌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也让奇瑞自己获得了“四大四小”的地位。那么,奇瑞今天通过合资公司的建立,能否通过合资模式赢得新的成功呢?虽然我们不能从奇瑞与捷豹路虎对外发布的声明中看到更多的合资信息,但是我们也能从简单的内容中,分析一下奇瑞与捷豹路虎合资公司可能的未来走势与前景。
根据双方联合发布的协议内容显示,双方计划以股比对等的形式建立合资公司。具体包括:生产捷豹路虎品牌车型以及合资自主品牌车型、生产配套的发动机、销售合资公司生产的汽车产品、建立研发中心等。双方将按照中国的规定程序开展进一步工作。
我们看到,双方建立的合资公司生产的品牌共有三个:捷豹、路虎以及未知名字的合资自主。这样的安排与目前的大多数合资公司并无二致,也是合资公司应有之义。即使所谓的合资自主,也是现在所有合资公司都承诺之事。即使如华晨宝马,也已经筹划合资自主品牌的推出事宜。
只是协议对于发动机生产的规定有些与众不同。比如,宝马公司虽然号称已经实现了在中国的国产化,但是其发动机的国产化也只是最近才开始。
衡量奇瑞与捷豹路虎合资的成败还为时尚早,不过有一个标准是,奇瑞能够从合资公司中,到底能够获得多少的利益?由于合资公司是股比对等,奇瑞自然能够从合资公司中未来的市场中获得50%的市场收入与利润。当然,这种利润的获得能够为奇瑞解决资金短缺的困境,只是这种获得利润之外,奇瑞还能剩下什么呢?
合资公司生产的捷豹路虎的市场越扩大,对于奇瑞来说却越是一种利益的剥夺,因为这种品牌的价值增长与市场的增加都不仅仅与奇瑞无关,甚至还与未来的奇瑞汽车向高端品牌的发展发生冲突。
合资自主对奇瑞会有更多的帮助吗?毕竟是一个混血儿,而且这个混血儿能够有多大的发展,就像其他所有的合资自主品牌一样,还需要观察。最终我们特别在意的还是:奇瑞能否从这种合资公司中获得更多的技术提升,以及管理经验的积累。奇瑞一直致力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品牌的高端突破,但是碍于技术积累的欠缺,这种高端突破一直未有太大的进展,因此,如果能够通过与捷豹路虎的合资,让奇瑞取得品牌价值的提升,必然是奇瑞乐所期待之事。
然而,捷豹路虎虽然不像其他合资企业那样将中方合作者奇瑞公司当做竞争对手,但是核心技术的转让恐怕仍然是合资合作的禁区。当然,如果奇瑞有心通过合资公司提升自主品牌,那么与捷豹路虎的合资过程必然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奇瑞受益不少。即使那些过气的一些技术,一旦被奇瑞掌握也会对自主品牌大有好处。
合资模式的所谓“市场换技术”的失败,原因并不在于合资本身,而是在于合资公司中方企业对于自主品牌追求信念的丧失。而对于从自主品牌艰苦经历中成长起来的奇瑞汽车公司,还是有很大可能从合资公司中学习到更多对自己有用的经验与技术,这对于中国的合资模式,也许会有更多的启示作用。
责任编辑: 陈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