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3-20 08:41 来源:汽车公社 作者:
最近的“两会”上,关于公务车的讨论也因为相关提案而火爆起来。微博上很多网民也狠批了公车私用的不良风气,还有人以美国为例,说明西方国家的官员往往开私家车上下班。民众的义愤可以理解,但这问题却不是简单一个禁令就能万事大吉。在中国,大多人没有汽车,蹭公车的需求必然存在,而美国人大多有自己的车,何必去开不一定适合自己个性的公车?另外,抛开政治话题不谈,中国的顺风车里,有顺水人情,不像美国人那样“你是你,我是我”的人际关系。
拿本人来说,在没有私家车的中国80年代,就经常搭乘老乡牛叔开的公车。说“公车”,并非什么奥迪、红旗,甚至也不是当时那种上海、伏尔加之类的小轿车,而是解放卡车。牛叔开单位卡车,北上拉煤时会经过我老家村庄附近。我们要回老家过年时,总是能搭上他的顺风车。说“顺风”,实际上也要绕很多路,因为村子距离国道挺远。说“顺水人情”倒是非常契合。延续了千年的人情文化总是轻而易举战胜公家的劳动纪律。顺水人情总能落得皆大欢喜。
对于我,顺风车驾驶舱里的经历总是那么美好。看牛叔用那种“摇把”发动汽车的姿态,总觉得潇洒而英武!听牛叔讲述那些行走江湖的故事,总令人心潮澎湃。当然还有他胯下这匹老马英勇善战的事迹。虽然他好几次骂骂咧咧钻到宝马胯下拧螺丝,但是经由他在车头那么一摇,破旧的解放车又会高声嘶鸣,奋蹄前行。
对于家里大人,顺风车不只是省时省力,更重要的是省钱。每次搭乘牛叔的顺风车,大人们都裹着大衣蜷缩在卡车车厢里,忍受着刺骨寒风。但他们总会兴奋地念叨着:如果坐公共汽车,要多花十几块钱;这十几块钱,能买多少年货……
对于在乡道上颠簸的牛叔,即使一路风尘、满手油污,但是北上的中途有个落脚点,总令他喜笑颜开。到了我们村子,茶水饭食自不必说,临走时家里人还会塞给他鸡蛋、烙饼。牛叔自然是一再推脱,百般谦让,但最终还是半推半就笑纳了。临了,当他看到卡车货箱里多出一麻袋红薯的时候,就手脚麻利地从油箱里放出一瓶汽油来——“拿着吧,兴许能用上;衣服粘了油,用这个擦擦就掉了……炉灶生火也方便。”无论是在路上还是回到单位,心情愉快的牛叔也不在乎多加班、多干活,领导对他也很赏识。
现在想来,还是蛮和谐的一幅“顺风搭车图”,一曲“顺水人情颂”。从公私分明的角度看,搭乘公车不够法制、揩公家的油也应该谴责。但是,传统就是传统,那个特定的时代,大多数人都觉得这种行为如同呼吸一样稀松平常。公车私用成为热点话题,也许是因为如今大家开上了自己的车,就明白行车成本了,也就意识到公车私用是如何侵害到自身利益了。
我周围的私家车也越来越多。朋友们往往乐于提供搭车的方便。但是,如今搭顺风车却越来越难。城市交通之“风”,总是不顺!道路状况复杂,顺风车可能意味着朋友要绕道送我到小区。至少,他要从高架路的更早一个匝道口下来。这一个匝道口的区别,意味着十多个红绿灯路口,意味着多条单行道或者禁止掉头、禁止左转的标牌。万一绕进支路小路,就意味着要在大量电瓶车、自行车和人力三轮的洪流中艰难行进,也意味着多花20分钟才能到家……“意味”深长啊!
这种“意味”让我难为情,也可能让车主难为情。记得一次与朋友约好进市区,事先我打了电话:“中午几点走?我去你停车的地方等你就行了。”对方尴尬地笑曰“噢!我们还是乘出租车吧。我是路盲,技术也不好,每次进市区都被罚款,现在去就不再开车了。”
既然大家都难为情,顺风车难免伤人情。这倒意味着公车私用问题的光明未来——越来越多的车、越来越难走的路,无论是开私车还是公车,都难!干脆就搭公交出租车、享用公共轨道交通吧。少了点儿人情,路却更顺,风气也会更顺。
责任编辑: 张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