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汽车消费者短期内难以改变弱势地位

汽车消费者短期内难以改变弱势地位

大家车网 2012-03-13 11:33 来源:腾讯专稿 作者:

[导读]如果要说汽车产品的消费者对于汽车消费有什么样的变革期待,笔者认为,这个期待莫过于,扭转当前消费者在汽车消费过程中的弱势地位。但是,汽车消费者弱势地位的改变并不可能一蹴而就。

又到一年一度的“3·15”,如果要说汽车产品的消费者对于汽车消费有什么样的变革期待,笔者认为,这个期待莫过于,扭转当前消费者在汽车消费过程中的弱势地位。但是,汽车消费者弱势地位的改变并不可能一蹴而就。

所谓汽车消费者的弱势地位,即体现在消费者的维权难。目前行业内对汽车维权难基本都有了较为统一的看法,那就是举证难、鉴定难、索赔难以及维权成本高,解决问题效率低等。而对于汽车消费维权难的原因,一般来讲,都认为有三个方面,其一,就是消费者与汽车厂商、经销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消费者容易“对付”(如经常可听到的“消费者使用不当”等);其二,就是汽车生产与销售过程中的潜规则(如在发现零部件有问题,但不影响汽车基本使用的情况下,隐瞒消费者,等过了保修期,再借机要求消费者进行维修或更换),不仅让消费者吃了“哑巴亏”,甚至还能让汽车厂商、经销商赚取更大的利润;其三,就是在整体汽车的生产、销售及售后的各个环节,还没有明确的责、权、利的规定。

而从这三个导致汽车消费者维权难的原因来看,相较起来,最关键的还是第三个原因,也就是还没有明确的责、权、利的规定。但实际上,无论是前述的第一个还是第二个原因,还是所谓的最为关键的最三个原因,可以说,这些都不是根本的原因所在,真正导致我国汽车消费者维权难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众多汽车企业的都有国有企业的这样一个背景。

很多行业人士,都建议我国去向美国学习,去学习或建立起美国那种汽车消费的完整的一套维权制度。对美国这块汽车消费维权制度较为了解的都知道,美国在汽车消费维权这块有一项“柠檬法”,而根据这个法律的规定,一旦车辆被确认为“柠檬车”,厂商就必须按照消费者意愿,换一辆新车或者将购车款退还给消费者。值得一提的是,在确认购买“柠檬车”后,消费者无须出具任何验车报告或鉴定, 只须凭借保修期内的3张修理单即可向厂商或经销商要求退车或换新车。而按照“柠檬法”规定消费者的权利,消费者可以要求更换新车,也可以要求退还全款,还可要求赔偿因“柠檬车”故障导致的拖车、修车及租车费用。而如果厂商或经销商不积极应对“柠檬车”问题就将面临巨额的索赔费用。

但美国能建立起这样一整套能得到很好的贯彻与执行的法令的基本前提是,包括美国三大在内的所有汽车企业都可以说是属于私有化企业,同时,美国又奉行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三权分立制度。因此,美国在执行“柠檬法”的过程中,不存在“左手打右手”、“自己打自己“的问题,也不存在消费者维权过程中或会受到的行政干预等问题。

但在我国,首先,国内主要的汽车企业是国有企业,其次,虽然我国也有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三权分立,但都服从党的领导。我国汽车企业的这样一种所属性质以及我国的政治体制,其实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很难建立起类似于“柠檬法”的法规。因为汽车企业大多数都为国有,消费者维权的对象某种意义上讲其实就是国家,如果国家一方面要维护汽车消费者的利益,一方面又要赔偿消费者的损失,那无异于“左手打右手”、“自己打自己“,制定类似的“柠檬法”无异于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同样,又因为我国党领导一切的政治体制,我们的工商、法院等司法部门,在为消费者维权的过程中,又面临是为消费者维权,还是听党指挥,维护国家利益的抉择,而通常情况下,听党指挥或是各级司法部门一致的做法。因此,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奇怪的现象:诸如汽车“三包”政策的草拟会召集厂商、经销商和销售商给出意见,中国的汽车召回规模远小于美国等。

以目前消费者热切期待出台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为例,这个“三包”政策征求意见稿的草拟,肯定是征询了厂商、经销商、销售商以及消费者代表的意见,但前三者的意见较消费者代表的意见估计份量要大得多,且肯定是充分考虑、平衡了厂商、经销商和销售商的利益。笔者相信,如果厂商、经销商和销售商的相关诉求或利益维护没有在这个意见稿中得到体现,得到平衡,这个征求意见稿就不太可能会面向社会来征求意见了。

又以2011年我国与美国汽车召回情况对比为例,2011年,我国共有71次汽车召回,涉及车辆183万辆;美国共有593次汽车召回,涉及车辆1550万辆。同时,在中国汽车召回过程中,还存在合资品牌召回的次数和规模都要大于自主品牌的现象。如果说通过这个召回数据的对比来下“在美国销售的汽车产品的品质要比在中国销售的汽车产品的品质要差”和“合资品牌汽车产品的品质要比自主品牌的汽车产品的品质要差”的结论,相信都会被笑掉大牙。为什么中国的汽车产品品质不如美国的汽车产品,自主品牌产品品质不如合资品牌产品品质,但召回次数和规模中国却远远少于美国,自主品牌却远远少于合资品牌?其核心原因就在于,合资品牌已经成为国内众多国有汽车企业的最重要的利润来源,大规模的产品召回,对于国有汽车企业的利润打击将很大,而自主品牌则更是承受不起大规模召回,甚至有因此被彻底整死的可能。因此,相关司法部门不会也不可能强令汽车企业进行如美国般的大规模召回,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

由此,笔者认为,短期内中国的汽车消费者要想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并不太现实,寄希望于新的汽车“三包”政策也可能只是一厢情愿。

责任编辑: 可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