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1-12 14:59 来源:腾讯专稿 作者:
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在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以后,逐渐认识到,必须要改变以往的单纯追求市场扩张的增长模式,实行以加强管理和提升品牌形象的精益化增长模式。
比亚迪的王传福多次对媒体表示,自己的公司在过去过于重视了扩张,奇瑞也开始改变过去的“炒菜”方式,吉利早就在2007年就唱出了转型的口号,长城汽车则坚持走自己的稳健发展道路。
但是,本土汽车企业面临的市场困难仍然会让许多企业在转型时期游移不定,因为,增长方式转变出现的过渡期,会给汽车企业带来很大的转换成本,固定资产投入过大、产品研发速度减缓、战略步骤重新调整,都会给汽车企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而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了增长速度的大幅回调,本土汽车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都开始出现下滑,甚至负增长。
这种情况下,本土汽车企业的资金困难日益增大,转型成本让汽车企业坚持转型的信心不断受到动摇。
如何解决本土汽车企业目前所遭遇到的诸多转型时期特有的问题,是中国汽车界人士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合资,成为了本土汽车企业转型时期的重要选择。
选择与海外汽车企业或者海外机构合资,首先能够解决本土汽车企业做大的资金困难。
部分本土汽车企业一直希望上市以解决资金问题,但是汽车市场陷入低速增长周期,阻断了汽车市场的资金来源,而本土汽车企业的规模与收入水平,则很难满足上市的要求。
合资则能够一箭双雕,既解决了资金来源的问题,同时能够轻松趟过上市的门槛。
更重要的是,合资汽车企业,由于海外汽车企业的品牌形象更有竞争力,更有市场影响力,从而更容易占领更大份额的市场,从而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但是,合资的决定往往会让本土汽车企业陷入另外的增长陷阱。
合资汽车企业虽然会增加中方汽车合作企业的收入水平,但是却很难有效提升本土汽车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核心技术的突破。
可以说,合资模式更多的意义上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它带来的是短期、加法的增长效应,但是从长期来看,本土汽车企业几乎很难从中获益。
当合资汽车企业一旦成立,本土汽车企业则会因为收入的增长而放松增长模式转型的步伐。
常言道:骄奢生于富贵。一旦享受到合资汽车企业带来的收入的增加,本土汽车企业对于自主品牌的追求欲望就会有所降低。
这个教训已经从最早合资的那些本土汽车企业中暴露出来。这些汽车企业由于有了与著名的世界跨国汽车公司的合资,很容易就将企业的规模做大,甚至有些汽车企业宣称自己进入了世界500强,殊不知,这个500强的位置,掺杂了太多的“外资”水分。
一些汽车企业在合资过程中,还将本来已经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本土品牌抛诸脑后,更何谈建设新的本土品牌呢?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尴尬窘境,就是因为合资汽车企业带给那些本土汽车企业太多的安逸。本土汽车企业不用发愁技术,不用发愁品牌,不用发愁管理和渠道,一切都有外资企业这位有着丰富世界市场经验的老师在前面开道。
昨天的合资困境,必然会发生在今天的新合资企业之中。
其实,现在的许多本土汽车企业之所以选择自力更生打造自主品牌,并不是在于那种民族的精气神,更多的是在于合资机会已经被其他汽车企业用尽。
目前,新一轮合资潮已经出现,特别是那些纯粹的没有合资公司的本土汽车企业,都开始寻求各种各样的途径,建立合资公司。
银行贷款越来越难、财政拨款成为过去,自主品牌产品利润微薄,合资被迫成为本土汽车企业的选择。
中国政府主管部门日前出台政策,将外资汽车整车生产制造排除在鼓励政策之外,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
这说明政府已经意识到合资模式对于本土汽车企业发展的危害,如果任由合资模式继续下去,中国本土汽车产业的做强,更加遥不可期。
责任编辑: 林夕
上一篇:经济形势复苏助推美国汽车市场平稳增长 | 下一篇:汽车摇号政策不断完善 车市增长有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