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2-01-12 14:57 来源:腾讯专稿 作者:
萨博汽车宣布破产了,但与中国的故事似乎仍未完结。一边是投资4500万欧元后认栽的庞大集团,另一边则是跃跃欲试打算一锅端资产的中国其他车企。2011年甚至2012年,似乎变成了萨博汽车“玩弄”中国“劳苦大众”的日子。奉劝中国车企,如想海外抄底,请备好出海秘集。
来自瑞典的媒体报道,在萨博汽车宣布破产后,青年汽车将继续竞购破产萨博剩余资产,甚至放出了“除了通用汽车不能给的,全都要”的豪言。沃尔沃轿车公司等企业,也计划将萨博汽车的研发精英们一锅端走。
出重金收购者,未必是大爷。几年后,谁被谁端走很难说!其实前有上汽集团的成功和失败例子,后有北汽集团的成功例子,规避收购中的风险应该不再是难于上青天之事。关键在于期望值。如果不能确实“耐住寂寞、扎实做自主品牌”,那么海外收购变海外亏损是大概率事件。
如何规避海外收购的风险?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丁远支了几招。
首先,要买得便宜、管理得好。
做到买得便宜,并不容易。比如,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下手。但这取决于两点。第一,手上有足够的现金,才敢于在低迷期出手。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第二,勇气源于了解。如果对拟收购对象及其所处的行业深入研究,就能较为清楚地知道风险大小。这样在低迷期,才能做到有钱敢收购;那些处于行业低谷期的企业,正是股东的谈判能力最弱时,这样就基本上能以低价入手。
管理得好,更为重要。所谓攻城容易、守城难!丁远指出,“收购后的管理相当重要,尤其在B2B等行业中。既需要考虑团队素质、稳定性,又需要解决被收购公司和收购公司的文化契合度、协同作用力等等,尤其是后者是长期课题,需要很长时间的奋战才能解决。”如果不能让被收购的团队信服,那么公司将陷入内耗中,即使收购价很便宜也不能保证最终盈利!
其次,收购时有一些不得不注意的要素,尤其是一些收购定价法则。
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定价方法不同。通常,在收购资源类的项目或企业时,清算法非常有效;在收购成长性企业时,会更多运用持续经营法。因为如果不考虑资源价格的上涨,资源源项目或公司现在拥有资源总价格,即等于公司实际拥有的资产(收购时需要扣除负债等)。毕资源是死的,他无法出现“钱生钱”的效应。而成长性企业则不同,一分钱保留在帐上,下一年这一分钱仍可赚出新钱来。相当会下蛋的金鸡。
运用清算法时要注意几点。第一,在重估企业资产时,需要否定无形资产,只关注有形资产。第二,注意资产数量的评估可靠性,充分认识账面反映出来的资产的企业实际拥有资产的差距。比如违章建筑、国家保护地方等,并不属于企业实际拥有的资产,因此不能按照正常价格评估。第三,注意资产清算的可行性和成本。
丁远指出,在进行持续经营型项目的并购时,需要小心无形资产估值陷阱,千万不要“付两次钱”——这一点很多企业都犯过同样的毛病;不少被收购对象的原股东常常会捞一一票走人。
陷阱怎样产生的呢?以谈判为例。有些公司谈收购时,最初会会按照PE定价谈,这是典型的持续经营的收购方法。当你以为很合算、已经接受了时,待收购企业开始出花招了,会谈到其他问题,比如付商标费,理由是——企业商标在报表里面没有估值,但几年来商标广告费近5亿元,商标资产评估价为50亿元。——这就是两次资产议价。
听上去第二次谈判是合理的,但实际上并不是合理。因为当我们收购成长性企业时,会纯粹按照PE和成长性估值,实际上已经考虑到企业所有的无形资产(包括那些没有反应在报表上面的专利、GNP证书、商标、商誉)了。
责任编辑: 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