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品牌林立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必经之路

品牌林立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必经之路

大家车网 2011-12-07 10:12 来源:腾讯专稿 作者:

自广州车展(微博)之后,中国汽车市场品牌过多的问题,随着其它几个一起暴露的问题经常被大家提起。大家的第一反应是:怎么这么多品牌?接着反应是:这么多品牌能分得多少份额?有哪些品牌会被大浪淘沙,有哪些品牌是最后的金子?再深一步的反应就是:既然如此,何必要同时存在这么多品牌?岂不是浪费资源?何不通过行政或者别的手段,该砍的砍,该扶的扶,同时,也会使得汽车产业的集中度提高,诞生几个大品牌,从而使我们的汽车强国梦早些实现。

且慢!先不说这思路是计划经济的残余,先不说一旦有问题就会骂政府干预过多,一旦有另外的问题,还是寄希望于强权干预。只说说,在中国所有行业里竞争比较充分的汽车行业里,有哪个企业会在你伸出的利剑下面跳舞?

现在,先来理理“多品牌”都由哪些构成。第一,当然是外资。全世界的一二三流汽车企业,除了雷诺之外,悉数来到了中国,或进口或者合资,于是又有了第二类品牌:合资;由于是个车就能卖,大小车企赚得盆江钵满,于是,中国本土能人不服气了,发誓要“造中国人自己的车”,于是就有了自主品牌这一阵营。再接着就是去年今年出现的合资自主,自成一个阵营,挟品牌之威,挟过时成熟产品之利,冲入车市,给自主品牌以迎头痛击,直接点燃了两个“自主”间的点火;这还不算,自主品牌也出于提升品牌考虑,以奇瑞为代表的企业开始了“自主合资”。于是,五个阵营,N多品牌,好一番热闹的打斗,自此掀开了帷幕。

本来,中高级市场一直是外资合资的天下,他们对于只能在低端的自主品牌不屑一顾,大有市场如此之好,让其吃点小鱼碎虾的意思,但没想到的是,自主品牌一步步成长起来,不但把控着低端市场,而且还大有向中高级进发的意思,这可真是孰可忍孰不可忍!外资因为逐年利润摊薄,早已对A级以下市场有觊觎之情,再加上中国政府强调的“合资换技术”情结,顺坡下驴,做起了“合资自主”。政府倒是有两点没想到,第是这些外资多数是同意的,第二,正好给人家的过时车型找到了新的外壳,新的出路,反倒对自主品牌形成了强压之势。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随着中国汽车成为最大的汽车市场,而且,虽然今年以来进入5%的增长率期,但是,由于基数巨大,只要不是减少率,那么,一点点的份额,也将带来巨大的利润。错过一二波合资潮的汽车企业再也按捺不住,开始朝自主品牌身上靠,于是,“自主合资”就此诞生。

是够乱的。

别说是普通消费者,别说是一般民众,就算是汽车业内人士,如果想要列举清楚这些品牌,也够一通说教。

这就是现实,按照太多人嘴里一直说着的说法:存在就是合理。不管你如何不理解,但事实就是这样的,既然能是这样,就不会是别样。

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我们的汽车企业,都没有办法闭上眼睛不看事实。就像在腾讯微博里说的那样:这正是市场由初级向中级进发的必然状态。因为如果只是初级的话,不会有这么多车企挖空心思推品牌;而如果竞争已然白热化,市场一定会呈现高度垄断状态,几家为王。

但是目前,看起来还不坏,至少消费者多了选择的余地;但是眼下的各种品牌的产品,也正是消费者最难区分的时候。汽车不像快销品,汽车的一生很长,售后服务也很重要。所以,当有的企业急功近利地做一些投机取巧的事情的时候,信息不对称的消费者可能会上当。

但是,没有办法,这是必经之路,虽然不说是百花齐放,但是,至少在别的行业还没有这种情况,汽车是开放得比较彻底的一个行业,竞争最为充分。但是,最多十年,一定只会留下几家寡头。而那些投机取巧的企业,一定会悔之晚矣,从来就没有一傻到底的消费者。

可以明确的是,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就在不远的两三年内愈演愈烈!品牌愈多,竞争白热化将越快到来。市场面前没有假可做,消费者会用自己的银子投票,决定这些品牌的生死。

理性地看来,自主品牌将迎来一个艰难时期。所以,眼下几年,自主品牌唯有专心做产品,打实售后的自主品牌,而且还要尽力降成本这一条可走。至于合资自主,由于一半上属于政策产物,真不好说到底最后如何。

还是那句老生常谈的话:自主品牌面临品牌提升的瓶颈。但是,提升品牌真的没有捷径可走,一定是踏实积累,惨淡经营,大浪淘沙才能笑到最后。反过来说,不经风雨,难成大树,温室里长不出跨国企业。

是市场的归市场。

责任编辑: 黄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