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1-11-10 11:22 来源:腾讯专稿 作者:
说起海马,大家就会想起福美莱,普力马,背景是海南的蓝天白云,产品性价比不错,也曾屡出佳绩。但是,更多的这个企业的东西,比如其董事长的人和事以及有关言行,媒体上甚少见到。本就是一个低调的企业,其管理层,除了汤斯,很少露面,更无论言辞。而汤斯作为媒体发言人,也属于比较低调实干的那种,基本有话实说,无话不会找事引爆传媒口水战。
平稳的企业
跟其外面呈现的情形一样,海马这些年一直低调、平稳,无风无浪,但是,虽然不算主流汽车企业,却也是稳稳当当处于上升期的一家自主品牌企业。
小而低调,平稳,自信,正是这家企业的写照。
最早的时候,海马偏居海南,因为没有牌照,又因为合作伙伴马自达的关系,不得不投入一汽怀抱,以取得准生证。后来,马自达这家不大的日本企业,本身产品线又不丰富却要一手托两家,弄得长安马自达(微博)与一汽马自达(微博)不合,狼烟四起,2007年又不得不闹起了独立。于是,海南马自达自成一体,倒也做得有声有色。
想当初,早在2000年的时候,海马仅3000多辆的年销量,到2002年的近3万辆,海南马自达产品销量翻了近十番,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至2005年时,海马的年销量已经突破7.8万辆,再到今年上半年海马汽车销量达11.39万辆,同比增长率达72%。可谓借着入世的东风,进步神速。
第一家脱离外资闹独立的企业
而且,海马也是第一家最早以实际行动脱离外资技术控制、实现自主研发而成功的企业。在今年汽车行业产销特别是自主品牌产销锐减的大环境下,海马的成绩令业界吃惊。在大家纷纷讨论合资能不能换来技术、合资自主能否成功、自主品牌是否有前途的今天,海马可谓一个成功的商业案例。
入世初期,就海马而言,从规模和产销绝对数量上均不显优势,但这没有阻碍海马高速发展的脚步,面对国内新生力量的逐步壮大和国外汽车巨头“入侵”的境况,海南马自达在积极布防的同时主动出击,全面加强自身的攻势。福美来、普利马持续热销,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连续几年增长幅度超过市场的平均增长率,成为中国车市的黑马。
其实,众所周知,海马与一汽、马自达的关系渊源极深,1992年,日本马自达与当时的海南汽车制造厂合作成立了海南马自达;1997年,海南汽车厂又并入了一汽集团,从此,海马、一汽、马自达陷入一个错综复杂的三角恋关系之中。再后来,又加上长安的加入,局面更加扑朔迷离,
当然,与一汽这种带有政府色彩的合作关系,在市场竞争中弊病就逐渐显现出来,随着一汽大众价格体系的调整和海马产销量的扩大,一汽与海马在市场上的竞争关系已不容回避。
心存异议的海马一度想通过借壳上市来达到独立的目的,但一汽方面当然不希望海马独立。对于有官办色彩的海马,一汽实质上并没有从海马的项目得到多少利益,这让一汽很恼火。之后,一汽想整体收编海南马自达,但却遭到了海南省政府和海口市的拒绝,最终导致双方关系紧张。
2003年初,为牵制海马,一汽经过一番周旋,让日本马自达将原本属于海马的M6车型放到了长春。“M6移师长春”一事,让海马感觉到了压力。3月底,长安福特和一汽马自达又把新马自达3瓜分了,马自达将新马自达3的生产放在了重庆长安福特,销售留在了一汽马自达销售公司,这对一直渴望新车型的海马而言,无疑是又一记棒喝。
失去M6,是海马为其“特立独行”所付出的最为惨重的代价。尽管福美来和普力马一直卖得很好,但仅靠两款车型是不足以支撑起海马汽车的霸业。
这就意味着,因为如果一意孤行,海马面临的结果将是致命的,海马一旦脱离一汽,马自达权衡一汽和海马的实力,很可能会切断海马新产品引进的源头,用不了多久,产品的老化将使海马失去市场。当时研发力量很弱的海马,只有归入一汽,别无选择。
2004年2月,经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海南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协商,组建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在海口举行。新组建的一汽海马注册资本为12亿元,股份比例与今年2月末一汽与海南汽车有限公司、海南省人民政府签订的框架协议一致,一汽、海汽集团分别占股49%,海南省政府占股2%。
由此,海马在创立初期,就尝够了没有技术没有研发的苦。
2004年7月,海马扩产增容三期工程竣工,第二工厂正式投产,总产能已达到15万辆。有可能被闲置的产能,以及马自达几乎不再向海马投放新车型的危险,使得海马亦会面临车型老化的危机。当时,海马除了福美来和普力马,再取得马自达新的车型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当时,海南汽车集团董事长景柱对媒体公开表示,利用一汽集团的经济实力和行业管理经验,努力开发自主品牌。
责任编辑: 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