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1-11-07 08:02 来源: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 作者:
电动汽车一度被确定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唯一选择,“弯道超车”之说盛行几年之后,今年以来,电动车受到了诸多质疑,民众乃至专家,对它的续航里程、充电时间、充电方式,甚至对它的环保性本身,都产生了种种不信任。在上海、杭州两起电动车自燃事件发生后,人们更对其安全性为之担心。
近些年来,国内外一批自称掌握了“电池核心技术”的企业,先后推出了一批又一批“高性能”电动车,个个都说自己的续航能力、充电时间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然而,一旦真的拉到马路上“溜溜”,就全都露了馅,不过是“拉大旗做虎皮,蒙着自己,吓唬别人”而已,使得民众面对政府每辆6至12万元的高额补贴,也无动于衷,让国家50亿元巨额补贴预算,沦为了“空头支票”,景况令管理当局十分尴尬。
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乱象,要求“集中解决包括技术路线问题、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投入问题、政策支持问题”后,8月天津召开的“2011中国汽车国际发展论坛”上,与会官员与专家,一齐改口,皆称“电动汽车不是新能源汽车唯一出路”,对他们曾信誓旦旦提出的“2015年新能源车要占到乘用车总销量5%,绝对量达到50万辆”的目标,则“王顾左右而言他”,对“国家将投入1000亿元,支持电动汽车发展”,更予以虚化解释。此后,在成都召开的国际汽车论坛上,世界著名调查咨询公司德勤更发布报告称,对于85%以上受访消费者而言,电动车几项重要因素,如行驶里程、充电便捷性和充电成本等,均远未达到让人满意的程度,因而很难受到认可,而且“越是发达的国家,人们对电动车认知程度越低”(美国只有12%,日本只有4%)。这让坐在他身旁的另一位嘉宾,美国CODA控股全球CEO墨斐,不得不予以“礼貌反击”:“按照你的这个报告,我们的电动车是一辆也卖不出去了?”
无容讳言,当前电动车遭遇到近年来最大的“信用危机”,包括对比亚迪电动车与电池技术的先进性,质疑之声渐多。正是在这个时候,比亚迪推出了国内第一款面向私人销售的电动车“e6先行者”,意欲重新燃起人们对电动车,也是对比亚迪的信赖与信心,“拯救”电动车,也拯救比亚迪自己。
按照比亚迪的说法,“e6先行者”作为出租车,已实路运营600万公里,单车最高里程超过15万公里,相当于普通私家车6年的行驶里程,电池容量还保持在85%以上。目前全球纯电动车续驶里程集中在80-160公里区间,而比亚迪依靠自身电池优势,e6先行者一次充电续驶里程达到300公里,为全球续驶里程最长的电动车,是名副其实的“先行者”。
比亚迪同时开发了三种充电模式:专业充电站、充电柜及家用220V插座慢速充电,可以摆脱对专业充电站的依赖。此外比亚迪还与南方电网合作,随车免费为车主安装一个10万千瓦充电柜,6个小时便可完全充满,实现“白天用车,晚上充电” 的“手机式”用车模式。比亚迪还称,他们使用的铁电池“所有化学材料均可回收”。
比亚迪“e6先行者”不仅在动力总成和充电方式上取得了突破,配置上也是往智能高端发力,依照比亚迪汽车(微博)电动化、配置电子化的“双电化”战略,除普通中高级车配备的智能无钥匙系统、语音导航系统、车载数字电视、倒车影像等配置等,e6先行者通过“云系统”实现了汽车与互联网、通讯网的全面对接,车主可利用苹果或安卓系统手机终控遥控开/关锁、开启空调、了解车辆位置和距离;在行车过程中实时查询资讯、股票、航班、天气等信息;车辆发生严重碰撞时,客户中心及时联络车主确认车况。e6先行者也是数字信息时代的“先行者”。
对人们所担心的电动车安全问题,比亚迪表示,他们对电池采用了8重防电措施,包括电池包自密封、电池锁止机构、高压线自屏蔽、地板屏蔽、漏电保护器、强撞击自动断电、异常状态监视报警系统、防短路散压阀及紧应急开关自熔保险等。e6先行者经过严苛的碰撞、雨淋、高温、高压、极寒、涉水等多项测试,能确保各种情况下的车主用车安全。
然而,尽管有国家和深圳市政府共计12万元的补贴,e6先行者目前36.98万元的售价,仍然让购买者难以接受。但是比亚迪销售公司总经理侯雁称,与日产的纯电汽车LEAF在香港售价45万港币相比,e6先行者的价格是很“亲民”的,而且LEAF的续航能力不过160公里。按照侯雁最保守的计算,e6先行者百公里耗电19.5度,每度电价以0.7元计,每百公里仅花费14元;而传统燃油汽车即使百公里耗油能达到8L,每升按93号市价7.5元计,行驶百公里需花费60元,e6先行者使用费用不足传统燃油汽车的四分之一。如果一年行驶2万公里,8年节省使用成本就相当可观。而这是按照最高的电价和最低油耗标准计算的,实际使用中成本的节约会远比这高。
如果经从第三方验证,比亚迪所言非虚,那么,在电动车久攻不下的几个难题上,比亚迪都取得了突破,的确是走在了世界前列。
无疑,e6先行者上市,使比亚迪将“城市交通绿色解决方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也给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电动车产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责任编辑: 吴舟子
上一篇:纽约时报:解读萨博与沃尔沃相反的命运 | 下一篇:新定价机制下两巨头炼油将告别过度亏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