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中国汽车产销增速放缓 国际化不仅是走出去

中国汽车产销增速放缓 国际化不仅是走出去

大家车网 2011-11-02 17:37 来源:汽车商报 作者:

2011年,中国汽车产销增速放缓,在这种背景下,“国际化”这个话题却没有降温。的确,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必须要面对的话题,一方面,中国车企有走出国门的冲动和需求,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也在密切关注中国企业的一举一动。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怎样看待国际化、怎样实现成功的国际化,业界的认识还不很清晰。

10月13日,由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网易汽车主办,寰球汽车传媒和欧多瑞汽车研究机构鼎力支持的“2011全球汽车媒体峰会”在成都娇子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围绕“与世界为缘”这个主题,全球顶尖汽车媒体和中国汽车掌门一起探讨国际视野下中国汽车的发展之路。他们的声音,或许能够对理解中国汽车国际化提供借鉴。

主持人:寰球汽车传媒集团总出版人 吴迎秋

嘉宾: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 陈斌波

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规划营销部部长 吴保军

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庞庆华

上汽通用五菱副总经理 袁智军

力帆汽车销售总经理 廖雄辉

广汽本田销售本部副本部长 閤先庆

(注:按嘉宾出现先后顺序排序)

吴迎秋:在本届全球汽车论坛(微博)上有两个关键词让人印象很深,第一个就是国际化,第二个关键词就是融入。我们现在经常讲,不管你信不信,它已经存在了。国际化确确实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到底怎么来看国际化,通过今天前半场的演讲我感觉还真不是那么简单。

过去我们认为国际化就是看看外面的世界,国际化就是外国化,或者说国际化是怎么向人家看齐,看人家怎么做,今天我认为国际化包括更多的内容,因为如果我们自己做得不好也没有办法融入,首先我们如何做好自身的工作,怎么融入?

陈斌波: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以后,应该说我们在很多方面建立了自信,我曾经服务过的几家合资公司来说,东风神龙、东风日产、东风本田我们在很多方面做到了全球的标杆水平,无论是在制造、营销方面,还是在产品的理解方面,都有了自信。

现在我们已经处在国际化的平台上,也具备了走出去和全球顶级厂商竞争的条件。对于我们合资企业的人来说,如何把这种优势转化为未来从合资企业的角度走向国际化的平台,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

吴保军:我觉得对于汽车行业或者中国的汽车行业来说,应该说中国的汽车行业已经国际化,因为整个全球的汽车行业已经没有办法再细分,究竟这个车除了原始的品牌是哪个国家的之外,其实很难细分了。另外,我们现在可以盘点一下,我们大概有多少汽车的零部件已经在国际市场上,我觉得汽车零部件的国际化和国际份额的扩大应该是我们汽车行业或者中国汽车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吴迎秋:庞总,你作为今天在场唯一经销商的代表,谈国际化你不陌生。前两天刚从瑞典回来,最近萨博的事也闹得很凶,请你谈谈你眼中的国际化。

庞庆华:如果你在中国这个大市场演练不能占到一定的优势或者半壁江山,走出去我想只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口号。当然,国际化不一定非得是卖自己的品牌,也可能像李书福从国外收购沃尔沃成为中国吉利的旗下公司这种方法,多种方法并行,可能国际化会快一些。

吴迎秋:上汽通用五菱和广本都是一个合资企业,现在搞了一个自主品牌,你们觉得做合资自主品牌和国际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袁智军:我觉得现在经济的发展已经把物理的距离拉近了,不管你企业发展程度如何,尤其作为企业的领导层,要有国际化的观念。除了领导层有这个观念,还要有各方面系统的团队在进入国际化视野当中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我们开发宝骏汽车基于这样的考虑,当你在国际化进程当中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通过自身的力量,用国际化的视野和观念来做自己适合市场的这些产品。

閤先庆:广本是2008年第一个提出合资自主品牌概念的,当然现在对于合资自主品牌这一块儿业界也是议论非常多,前十年的发展,广汽本田形成了自己的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营销渠道的建设,在这两个方面,包括我们制造的水准,都达到了本田全球最领先的水平。作为合资企业后合资时代,广汽本田提出合资自主品牌,我觉得应该说是一个尝试。

吴迎秋:第二个问题就是融入,如果说让你作为一个旁观者,中国在走向国际化这个问题上,怎么融入这个问题上,从认识论、方法论方面,每个人谈一个建议,或者认为最大的障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陈斌波:走向全球,走向国际化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仅是对我们现有的基础能力建设,包括技术准备,相应的心理准备,准备好了没有,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题目。更重要的是在具体走的过程当中,我们对这些困难的认识有没有,我们做好了一步一步向前推进的准备没有,所以我认为走向国际化,融入的过程当中,准备是否充分是最重要的。

庞庆华:走向国际化不仅仅是工厂的责任,流通企业、经销商也应该发挥一定的作用。我看到很多外国进入中国的商社他们都是解读,深刻了解了这个产品,在中国做起来还是比较得心应手。在我上市初我就跟证监会提了一条,我们庞大集团愿意配合厂家,将来我们要走出去。

袁智军:谈到融入,难点还是在文化方面。文化不同所带来的思维还有行为都会有差异,要解决融入我们的体会就是不排斥,首先是不排斥。因为按照中国人有时候的想法,很理所当然的一种思维和形式,外国人就是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你一排斥的话就不容易接受他的思想和观念。

廖雄辉:我一句话概括,学习、吸收、消化、转化一切值得消化的知识,提高我们自身的能力,我们不做狂妄自大者,努力踏实地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世界的汽车工业一定有中国的汽车工业的影子,我们要做积极进取的少年。

閤先庆:作为一个从事营销的人员,我觉得中国的汽车产品如果要想走向世界。从营销的角度来讲,最主要的还是要有过硬的产品,这个产品就包括我们的制造品质,我们产品的技术含量,只有过硬的产品才会使中国汽车品牌在国外有立足之地。

吴保军:我有两个思考。第一,中国能不能成为全世界汽车的代工基地。第二,我们能不能在未来改变外国人的用车习惯。

责任编辑: 陈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