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汽车入世十年 从东风有限看市场换技术

汽车入世十年 从东风有限看市场换技术

大家车网 2011-10-28 08:32 来源:腾讯专稿 作者:

[导读]入世十年,东风有限从前身二汽与日产合资化身而来,可以说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变化的代表,缩影。

入世十年,东风有限从前身二汽与日产合资化身而来,可以说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变化的代表,缩影。

十年前,大家所熟知的东风公司,跟所有的汽车公司、大国企一样,大企业小社会,背负着沉重的包袱,缺技术,缺资金,缺人才,步履蹒跚地行进在十堰这个重山层叠的三线工业小城,打个电话时常没信号,坐个飞机要转道武汉,至于酒店能上网,更是奇事中的奇事,老职工们常对外面来的记者说:我们山里人。虽然是自谦,听起来却不乏一种自大:俺们是老国企,俺们是深挖没洞、广积粮时响应毛主席号召来到这里建设二汽的,俺们是技术人才,是国企的老字辈。

对,东风人的确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在那个年代,他们从天南海北,放弃一切条件来到了内陆深山的十堰,把这十道堰子从草莽之地,建成了硕大无朋的二汽。他们的付出,历史永记。

但是,从何时起,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中国加入TWO后,曾经的辉煌不再,十堰,这个位于湖北省深处,离神农架不远的二汽,国之明珠,已经黯然失色。

幸亏江泽民总书记的视察和关照,一个预付款16亿元的2万辆军车订单;一个约80亿元的“债转股”协议,使得东风得以活了下来。

但,时任董事长,总经理的苗圩,似乎并没有因此而止步。而东风,也远不能只靠中央救治,自身不造血就可以活下去。继与台湾裕隆汽车公司合作创立风神汽车公司之后,神龙公司迎来了提升合作框架的机遇,双方合作层次从东风与雪铁龙的合作上升到了与标致雪铁龙集团的合作。次年10月25日,双方正式签订合资合同,追加资本10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达到70亿元,引入标致品牌;接着,2002年,又与悦达和韩国现代集团组建了东风悦达起亚(微博)汽车公司。

更大的变改还在后边:2002年9月19日,东风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在北京签署为期50年的全面长期合作协议。次年6月9日合资组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是迄今为止中国汽车行业合作规模最大、人员最多、合作层次最深、领域最广的合资项目。在公司167亿元注册资本中,日产50%股权的是真金白银的投入,而东风则是投入品牌无形资产与设备等有形资产,以及相关子公司的股权。

中国最大的合资公司得以诞生。

当时,可是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波澜:人家说,一汽职工盘根节,一着不甚,会有普通工人电话直通中央,东风又何尝不是!如果全面地合资,可以说整合了整个东风旗下优质资源,那么,这变动会波及到几万职工中的每一个人。这场面,想想都触目惊心!

但是,苗圩做到了,东风做到了。几万人,没有一人下岗,戈恩当时非常不情愿,但是,东风有限就这么成立了。

东风,从此进入了一个全面开花的新景地。评论员陈海军说:扬帆风正劲“花心”收获多

百度百科上是这样记录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汽车行业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合作层次最深、领域最广的合资项目。

规模最大。从资本规模上看,新公司注册资本达到167亿元,超过了国内任何一家合资企业。从日产角度来说,这也是日产历史上仅次于美国投资项目的海外第二大投资项目。

人员最多。合资公司员工数将达到70000人,是目前国内汽车行业人数最多的合资企业。

产品最全。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的产品涵盖了商用车、乘用车、零部件和汽车装备,是国内汽车行业第一家全系列产品的合资公司,也是日产公司在海外唯一的一个全系列合作项目。

层次最深。合作业务范围不仅涉及双方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而且日产方还将向合资公司提供包括产品规划、采购、物流、质量控制、品牌管理、市场开拓、销售网络、金融服务等方面经验,涉及整个价值链的各环节。

东风有限下面,一共三个公司:1.注册于广州市花都区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又称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 2、注册于湖北十堰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公司(又称东风商用车公司);3、注册于湖北武汉,持有股份达60.1%的沪市上市公司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设的事业部主要有:1、位于湖北十堰的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2、位于湖北十堰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装备公司。

此后,东风有限一步步地精彩出招。

东风日产,在不长的时间内,成长为车型谱系最全、涵盖范围最广的汽车轿车合资公司,而且销售业绩业内闻名。而东风商用车公司更是从“小学生”变了研究生,其产品覆盖了卡车领域几乎所有产品,同样,也卖得风生水起,2011年9月,东风商用车销售5.12万辆,1至9月份,销售49.52万辆,位居全国商用车榜首。全年来看,完全可以达成年初定下的比上年增长66%的目标。

前不久,汽车业内还有一个巨大的争论:合资换技术是否全面失败?当时双方各执一理,争论达到白热化。其实所有这些形而上的争论,也许并不必要。就像当初东风人对于合资一事的看法一样,有支持,有怀疑,更有全盘否定的。但是,如果当时东风不弄成东风有限这么一个最大合资公司,整个东风难有今天。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选择,不在乎是否爱国,是否要换技术,而是能否活下去。如果连活下去都成问题,何来什么发展?

据说,苗圩当时的思路是:这么大一个老国企,而且几乎要破产,改革的难度非常之大,如果不能借助外资企业来个全面大变革,东风注定是死路一条。引入了日产全面合资,也引入了崭新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引入了崭新的、科学的管理和方法论。

借助合资,东风完成了全面的变革,拯救了这个深山里自负傲慢、行动迟缓的老国企。

2011年7月26日,中国最大的汽车合资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称东风有限)在北京发布2011-2015年“新中期事业计划”。该公司计划将在中国投资500亿元人民币,销售汽车由100万辆扩大到230万辆,销售网络由1400家扩充到2400家。

新中期事业计划将投入约30种新车型,其中,“启辰”新车型将在2012年开始销售,通过投产5款车型,到2015年期望销售约30万辆。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东风有限将新推出东风日产自主品牌电动汽车“启辰”。

新中期事业计划还将在提升生产能力方面不断发力,以达成销售目标。其旗下的东风商用车公司在湖北省十堰市的中重型商用车新工厂已竣工投产;股份公司在江苏省常州市建设的小型商用车新工厂即将竣工;还有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在广东省广州市花都第二乘用车工厂也将在2012年竣工投产。加之在郑州日产第二工厂和其他现有工厂生产能力增强的合力下,以保证到2015年230万辆销售目标的实现。

与此同时,整个东风集团层面,由于减轻了压力,也由于各合资公司积累的资金和经验、技术、人才,整个东风的自主品牌也进入了议事日程。其实大家都知道,在各合资公司中,东风的话语权一直比较重,如果各合资公司不能及时推出自主品牌,东风乘用车就将名正言顺地发力,把旗下的成熟车型一网打尽。如果再要说到换没换到技术,就是一句很无聊的话了。

那是那个吃饼子的比喻:你吃了第三个终于吃饱了,于是你说,早知道只吃第三个饼子好了。那第三个饼子,就是所谓的到手的技术。

责任编辑: 许乐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