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人物访谈 > “三包”呼之欲出 专家纵论汽车消费环境

“三包”呼之欲出 专家纵论汽车消费环境

大家车网 2012-03-06 21:50 来源:腾讯汽车

“三包”呼之欲出 专家纵论汽车消费环境(3)

[导读]腾讯汽车邀请原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助理韩华胜,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汽车与驾驶维修》主编朱伟华来到腾讯直播间,和大家分享一下今年3.15汽车消费安全的一些有关话题和知识。

维修费用过高:需打破零部件渠道垄断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罗磊

腾讯汽车:汽车零配件维修要保养,这是消费者用车过程当中遇到最多的领域,比如很多人不想去4S店,因为保养费用太高,有些人一旦超过质保期就不会去4S店,这种现象几位老师是不是觉得是合理的现象,是不是还需要一些政策和法规方面出台,能够帮助消费者更多地减少成本?

韩华胜:在这里面,特别是关于零配件的问题,我们可能接触的一些都是一些假的、劣质的,像刹车片,用不了几次,而且特别是作为零配件的市场,它主要的任务就是打假,这也反映了在这个市场上一些问题。像咱们4S店零配件,质量都是原产产品,都是能够保证的,但是它价格也比较贵,所以这里面消费者有的车超过保修期了,要修的时候自己花钱的时候,他就愿意零配件不至于特别好的,特别贵的原产的,当然这里面往往容易上当受骗,你买了假的这些。

所以在这个里面,我们知道工商部门,他专门布置关于汽车零配件的市场的清理工作,都是一个重要的,往往像这些方面,有的时候消费者发生问题,找到消费者协会,我们当地消费者协会找过去,这个店都关门了,找不着了,所以在这个里面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物美价廉,少花钱多办事,这也是消费者想要做的,如果市场不规范,那他做不到,只能够上当受骗。

那么从这里面,要从远的说要规范市场,我们还不能对消费者简单地说,你不要贪便宜。另外希望4S店生产企业,有一些合乎质量,又便宜一些的产品卖给消费者,我们也一直在想这个,但是往往不能够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最多的时候是反映给工商部门,工商部门罚款什么的。

当然因为劣质的零配件,发生交通事故,发生人身伤亡的这些事,往往交通部门也不想引到因为零配件,没有这样一个程序,所以也得不到卖假货的企业,生产劣质产品得到什么惩罚,还没有这样子的一个案例,所以这也是目前最困扰消费者协会的一个挺重要的问题。反正两位老师在这个行业里肯定有一些想法可以谈谈。

罗磊:其实这样,刚才主持人说的观点,不光是主持人提出来的,很多消费者都面对的,第一,去4S店做保养,很贵,还有一个选择,到路边店维修,真便宜,但是不放心,消费者里外不放心,怎么办?一定会有一个解决办法,为什么到4S店去维修太贵呢?因为目前正常的零配件由厂商统一采购,到4S店,他不允许这个零配件到4S店体系之外去销售的,所以说整个厂商对零配件是一种垄断。

那么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一定能解决,那么我们看到在国外,在欧盟、美国,他都有一定规定,他规定生产企业你一定向社会公布你的零部件采用的技术标准,换句话说这个零部件只要是厂商公布的技术参数,它就是一个可以使用的合格产品,那么如果说像这个技术能够引进到中国来,我觉得完全可以解决,解决什么问题呢?就是有品牌的快修连锁企业诞生,消费者一定会选择第三种途径,那么这个途径,我们国家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也在研究。

我们从前不久,去年年末,商务部颁布的“十二五”期间汽车流通业的指导意见也提到了关于零配件流通的问题,另外一个渠道流通的是正品的零配件,所谓正品是达到厂商采购的零配件,这样就可以解决消费者的尴尬局面。

朱伟华:我想补充三点,第一关于零配件问题,4S店比较贵,其实跟咱们现在人看病,药贵是一回事,医院要是不卖高点药价养不了医院,大家都能够看得到,要是价格跟采购价一样的,医院连大夫也养不起。

罗磊:我插一句,为什么到4S店维修贵?不是4S店能宰你一把,是厂商把零配件配送到4S店之后已经那么贵了,因为4S店不能白忙活,我也得有个加价率吧,所以有人说了,你说吧,在我们店里流通零配件,或者把一辆车拆散之后,当零配件卖能卖两辆车的钱。

朱伟华:我要解释一下,有人说我把一辆新车之后能够卖两辆车,这个就是产生的零配件有一个费用的,从广州运过来要多少收费站,这个物流成本要花钱,何况对厂商来说,整个零部件是要包装的,每个零件都要单独包装,而且厂商还要二次包装,因为零配件拿到4S店里面是有包装的,这些成本都需要消费者来承担,导致这个流通环节价格肯定不会降低,这是我说的零配件贵是有原因的。

第二个,为什么零配件在中国,非4S店没有办法给车主提供,一方面厂商不愿意卖,如果外面人不恰当维修,比如说一个配件没有装好导致你这个车坏了,消费者说我装的是原装的,但是因为你装的不对,因为安装问题导致不能正常使用,所以这里面责任没法确定,所以这个前提条件如果配件标准规定的话,另外一个标准,维修资料必须对外公布,这两个合在一起才能保证安全,维修人员看到这个维修资料,应该说是没有大碍的,但是这两点恰恰都做不到,第一,绝大多数不允许配件外卖;第二,所有厂商技术资料都不对外公布,非授权店是拿不到核心资料的,你不知道拆这个东西,更不知道怎么安装,你就是拿到零配件你也不知道怎么安,如果国家规定你必须资料公开,我觉得实际上非授权的维修店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个,维修是出现故障维修,但是保养是正常的事情,你不去4S店,你去别的店也可以,通常的店在一般技术都能解决,但是现在厂商很大一部分需要你回店进行检查,这个是非授权店不愿意做,这个非常重要,像北京出租车就是靠及时检查的,他每一千公里都要检查一次,你要是一万公里不检查,有些问题是发现不了的,就像人一样,每年体检一次,可能有些方面好一点,这个对车主来说要有一个观念转变,这个社会是慢慢进入高收入的社会,不能再以省钱为主,要以自己安全为主。

腾讯汽车:罗磊老师刚刚提到国外的经验和方式咱们有可能实现吗?

朱伟华:这个必须强制,要公布技术资料,这个没有法规来公布的,实际上你不公布别人也可以拿得到,他有一个系统,每天都在更新的。

罗磊:谁想到今天我们国内这么多老百姓能开得起车呢?我相信明天一定会有很大变化的。

朱伟华:我相信中国这个市场,一旦变成第一大保有量的话,这个维修标准就会成为全球最高的,因为既然有这个需求在这里,商人一定会趋之若鹜,中国标准一定会成为全球标准。

腾讯汽车:从去年3.15到今年3.15,可以说中间经历了很多变化,尤其在召回、三包,还有一个去年锦湖轮胎的召回是比较大的行业事件了,三位老师怎么看去年汽车消费,或者汽车安全领域有了这么多进步,主要一个推动原因是什么?是一个量变过程,最后终于积累到质变?

罗磊:我先抢话头说,首先我赞同你说的,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去年底,我们汽车保有量是9370万辆,接近一亿,汽车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应该说汽车里面所有零部件,包括汽车使用里的安全涉及到国计民生,所以说锦湖轮胎的召回,包括3.15平台曝光,仅仅是一个媒体起到一个舆论监督的作用,那么即使没有媒体曝光,我相信通过市场检验,好的产品一定会被大家认可,坏的产品再想掩盖是掩盖不住了,消费者维权意识也增强,它的进步不仅仅是媒体监督,媒体监督当然起到很大作用,更重要是消费者意识的提升。

韩华胜:我也有这个感觉,咱们汽车行业,从天上回到人间,原来汽车行业二十多年前,哪有个人开车的?个人开车凤毛麟角,生产汽车的企业,它是为国家服务,为政府服务,所以他的工作很神圣,那时候觉得汽车和发射卫星属于一个行业,在所有行业里面是很高的。

但是从现在来看,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后,逐渐的消费领域,所以这个汽车从少数为单位,为政府,为个别人服务,回到了为广大消费者服务,这就是从天上回到地上。当然像一般人对于这种消费者的意识来说,你肯定这个企业和企业不一样,我要是一开始好几年前我就在汽车行业的话,我现在要转的话也要费一番学习,或者遇见的一些什么事。

所以现在我觉得,尽管消费者对汽车有很多投诉,当然这里面和很多拥有量有关,而且也在逐渐上升,但是我认为汽车行业,包括生产也好、销售也好、维修也好,再也不像以前那种高高在上那样子的一种态度,而是现在能够俯下身来能够确实从这个行业,怎么样为消费者服务,怎么走这个过程,当然不能说做得很好,但最起码在这个路上走。

看到汽车行业的进步,我们同样很高兴,但是我们觉得作为消费者的意识要更要加强,这样更好。而且我觉得汽车行业整个素质是很高的,所以这方面一旦意识到,可能做得更好。

朱伟华:我比较同意两位老师的说法,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信号很明显,中国变成第一大新车市场之后,这种转变,在全世界的标准在中国也不能落后,这是一个尊严的问题,如果让别人认为你是一个,就是有钱,什么都不成,标准也是落后的,有个段子是,开着全世界最贵的车,享受着世界最差的服务,消费者心里肯定受不了的。

但是实际上每个人保护自己的权益都是和自己的收入,车原来是奢侈品,现在是消费品,消费品就存在一个权益保护问题,到底权益保护是不是当消费品还是奢侈品?车不可能是奢侈品,是消费品,这个时候无论三包,还是车内空气质量是不是应该提高,包括轮胎是不是有一些法律约束,必须强制更换,类似这些人大代表提案,这是大家切身利益问题,不是别人利益问题,或者富人利益问题,一旦变成自己的事情的时候,每个人都很用心,行业内人士也都极力这样做,因为我每天的生命就在这个车里,我相信一定会越来越好,因为每个人的利益都绑在这上面。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腾讯汽车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腾讯汽车)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1 2 3
共 3 条3/3首页 上一页 1 23下一页末页

责任编辑: 孟飞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