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1-10-11 16:31 来源:腾讯汽车
主编沙龙:探讨中国汽车产业“跨越”之路(3) [导读]10月11日,主题为“从生产大国到创新强国的跨越”的全球汽车论坛在成都召开,腾讯汽车邀请几位主编就跨越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汪云青:我们批评本土品牌比较多,但实际上进步还是比较大的。某些车已经和合资车可以比了。但是为什么消费者还是不认呢?这个也是本土企业要思考的,我们不光是产品不够好,全方位的,品牌,品牌传播,很多本土企业思维很奇怪,很少去反思自身的问题。老觉得媒体唱衰,消费者不爱国。这个跟爱国没有关系。我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但是我没有买本土品牌,这不能怪我,假如说我现在开一个本土品牌的车,很多人会觉得很奇怪。但是树这个品牌的责任不应该由我来负责,应该是你们的事情。但是,消费者也可以不带着成见看自主品牌。我觉得传播没有做好,营销更没有做好,钱没有花到位上。有的自主品牌传播也花了10亿,但是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不知道怎么花的。比如说大众,他们传播也做得很好。这是全方位的。 武卫强:我觉得汽车行业是一个看三年问题,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今天在中国市场看到的车是在三年以前设计的。我们倒推过来看,三年以前,我们现在各个厂,我们看到外资有一个明确的打法,每年的车型,无论是大众,还是东风日产,都说未来几年将要导入的车型。感觉是一个一个兵排在那儿,这个兵明年1月份进来,那个是2月份进来,按照时间点,同时按照研发程序鱼贯而入的感觉。同时,我们的自主品牌,他们是不是也这么做?他们有没有这样的一些? 我要提的一个,在三年以后,这个问题还会进一步恶化。恶化到大概什么程度?我们现在还是讲自主品牌怒其不争,今后就有些品牌撑不下去了。首先,我觉得未来会出现,有一些地方的产能是过剩的,自主品牌有些产能如果饱和,闲在这儿,他们最后没有办法,也会可能给人家做代工,不管怎么样这是一个继续运转的方式,欧洲也有一些企业专门给人家做代工的。 同样,我们看到外资的品牌还在拼命地寻求产能,扩大产能。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恶果是这样的,现在的政策导向会使得若干年之后,我讲的就是这种急功近利的,现在已经不必讨论了,因为这已经成为国家政策,已经成为既成事实了,他认为数据是很重要的,如果合资自主能够保持他的数据,能够列入合资统计数据里面,就已经决定这样干了。大概未来三五年时间,中国汽车板块可能这样,就将是一个全球跨国车企在中国的生产基地,这么一个割据的格局。这些生产基地有一些独特的品种是全球其他地方没有的,也就是所谓的中国的合资自主车型。 汪云青:简单说合资自主会把自主全部打垮。 武卫强:也许某一天某个大车场代工是完全可能的。而在市场上销量上,我们也看到南京菲亚特,那个品牌就是做不好。同样的厂房,大众过去了,变成上海大众第四工厂,现在生产的车卖不过来,产量很饱和。如果走到那一天,你会觉得中国市场中没有把汽车作为一个国家工程考虑,只是考虑它对经济拉动多少。 政府对汽车产业的支持要落到实处 腾讯汽车:刚刚咱们聊的话题,咱们一直说这个政策好像是打压自主品牌的,现在有媒体说是不是出一些政策扶持自主品牌?有没有这个必要? 汪云青: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如果是补贴式的政策,第一也是好像违背WTO规则。第二,也不真正有利于自主品牌成长。鼓励倒是应该的,但是鼓励的方式,我认为应该从简单的补贴换一下。比如说刚才消费者不满意,但是有些车,传祺、荣威(微博),还有奇瑞的一些高端车,这些车完全可以作为公务车啊。中国人一直崇拜当官的,如果当官的坐了以后,一个是缓解自主品牌的压力,第二可能就会给消费者一些示范。我觉得这比简单的给3000块钱补贴好。37款里面12款里面是大众的,因为他们的节能效果好。 李潮:新能源、节能减排,环保概念的,去年比较活的那本书《货币战争》里面说环保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给第三世界设的圈套,你非要往里面钻。我们不是说不环保,但是你可以策略地做。我认为是应该扶持的,扶持无可非议的。我们基础的研发工作,这不是一个企业能干的事情,中国的液晶屏幕,你让长虹是干不成的,我们的863计划都干嘛了?比如说我们的钢材。汽车最核心的技术,线控技术,所有的电子、零部件,这些东西都得买的,买来白给你你都不会用。你怎么搞?这些属于基础工业的,国家不做谁做?你说现在要搞联合几个开个大会,国家出点钱,这叫形式。国家就是要责成几个研究机构,定期地做,谁做出来就重奖。我们的专利掌握在谁手里面?评选有没有商务价值从来就是一个糊涂账。我的体会,我们小时候上学,跟现在比,工科的地位跟现在已经下降很多了。现在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 李潮:他说的很对。你明天看看门口都是什么车。我们成都市的市长一定会对这个论坛在成都举行高度重视。他们是公众人,就应该开一些本土品牌的车,这谁会怪你。 汪云青:奇瑞的G5、G6,荣威,这些日常驾驶完全没有问题。 李潮:我们的科技一等奖,一汽每年40多亿投进去了,我们看到了什么东西?或者一汽研发中心认为自己非常牛的,比如说某一款发动机做到国家科技一等奖,这是整个体系里面,对汽车的商品化的前沿技术,他没有鼓励的。 汪云青:其实是体制的问题。未来中国汽车还是会涌现出几个强势的品牌,但可能只有一两个。但这一两个一定不会出在那几个大的国有企业里面。因为国有真的是搞不好的。 腾讯汽车:我记得前两天东风做了一个活动,专门介绍了他们东风十二五规划。他就是数字化的。 汪云青:比如说这个大的国有集团这任董事长干五年下课了,然后谁干?他整天考虑的是这个事情。李书福就不会考虑这个事情。我这个任期里面,下苦功夫做基础研究,成果在五年以后出来了。 李潮:研发的成果,研发的推进,我们都不考核,我们考核的是量占50%,这个有什么意义?可以凑数。 腾讯汽车:国家现在可能要出政策扶持自主品牌,所以很多推出了合资自主,他可能是为了达到这个数量做合资自主。各位老师觉得合资自主的产品到底是完全出自于政府的要求,合资企业会不会全力做好合资自主车型?或者做好这个品牌? 汪云青:合资自主就是一个怪胎,就不应该有这个提法。自主品牌的提法就已经有问题了。合资如何自主?企业都是合资的,品牌怎么自主?这是一个伪概念。 李潮:合资自主媒体也有很多认同,他们的理由是所谓的经济学里面的唯市场论,只要市场需要,企业有发展的就是合理的。没有产品,双方又很需求,妥协斗争出了这么一个东西。我们现在最反对的是扩张,认为必须要上,认为合资自主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汪云青:合理的没有产品,开发了新的产品。但是硬要把这个推到合资自主的范畴里面,这个是扯淡的。比如说本田开发一个理念,叫什么都是企业行为。我们非要政治化,有的不想搞,还要强迫人家搞。上海大众朗翼非常成功,那个车的开发程度比自主理念高多了,但是上海大众的标。如果他想挂一个新的标也未尝不可。 腾讯汽车:上海大众也说要做合资自主品牌? 汪云青:就是上有所好,下面一定要迎合。 李潮:我们合资自主的目的是什么?很多人理由说对中国的技术尤其是自主品牌发展有利。这个很胡说八道的。 腾讯汽车:通过合资自主是不是能够更多地换技术? 武卫强:实际上在我们现在讲还能不能抗衡这个东西,这只是我们带有感情的,明天参加这个会的国际大佬们,把这个问题老早就超越了,没有任何一个人把吉利、奇瑞当做对手,他们眼里就觉得再过五年,如果我们来的人中间,我碰到大众的时候就看一看,因为我就知道明天中国市场是你死,还是我死。同样,丰田、本田这些没有一个人,我们媒体讲那么多生动的感情,那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如果国家不对应的,真的过几年他们就没有了,他们现在已经不在话下了。 明天全球汽车论坛来的那些大佬们一定不把自主品牌当作对手。 李潮:他们还是把吉利、奇瑞当做对手。 武卫强:那是前几年的事儿。现在一定不是。 汪云青:我了解的情况他们对国内的几个自主品牌还是比较忠实的。另外,我认为中国未来会出现一两个强大的自主品牌,但是不知道是谁。未来会进入品牌的淘汰阶段,一个市场不可能有那么多品牌。 腾讯汽车:现在品牌太多了。 汪云青:全世界最多的。 李潮:我们的彩电品牌也是最多的。 腾讯汽车:外资的企业他们怎么看待中国的这些政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汪云青:我觉得多数是不太理解,但是他又必须要做。 李潮:一开始他们都是反对的。大众到现在还没有呢,只能搞电动车。但是有些人就看得很明白,比如说戈恩。为什么东风人评价启晨的理念一定要搞到这个项目上。如果我把我的老车型延长了生命线,还能接着赚钱,同时又把潜在的竞争对手一扫而空,这肯定系好事。我想只有戈恩。 汪云青:换一个标就可以了,大众立刻可以把捷达变成合资自主。 李潮:没有新的品牌给你,只能把老品牌给你。这样上下夹击还不死啊。 腾讯汽车:是不是会换到更多的技术? 李潮:换不到的。如果能换到,我们还做这些东西干嘛?我们的自主到现在为什么这么难?我把产品给你,你装都装不上来。 汪云青:现在汽车行业发展已经过了平台概念了,没有那么神秘化了。如果那么复杂,比亚迪产品不怎么的,也搞了那么多款了。只是做得没有人家那么好。 1 2 3 4
责任编辑: 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