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1-10-11 16:31 来源:腾讯汽车
主编沙龙:探讨中国汽车产业“跨越”之路(2) [导读]10月11日,主题为“从生产大国到创新强国的跨越”的全球汽车论坛在成都召开,腾讯汽车邀请几位主编就跨越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腾讯汽车中心总监 向锐 向锐:我讲一下对这次全球汽车论坛跨越的理解,我觉得是三个关系。第一个关系是质和量的关系,或者量和质的关系。第二组关系,我觉得是大和小的关系,第三是快和慢的关系。为什么今天大家坐在这个地方讲汽车产业的跨越。改革开放30年,入市也是十周年了,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讲,对于跨越的理解,我个人觉得应该在这三种关系和范畴之内。首先是量和质的关系,现在目前中国汽车产业从之前的,无论从生产还是消费都是基数很小的国家,基本上在汽车工业零起步的状态下,经过30年的发展,现在是全球汽车产销量大国,全球排名第一位。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整个生产量或者消费容量应该是到达了一个量级。在这样一个时刻,无论是作为汽车的媒体,或者产业的观察人员,大家都希望中国汽车行业应该经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不仅能够生产汽车,也应该能够生产高质量产业,甚至覆盖全产业链,设计、研发,零配件的供应,生产和销售的服务服务体系。 我们都都有比较好的希望,吴老师也讲到了,首先要转变观念。第一组关系的从量变到质变,到底我们这个基数是不是能够禁得起推敲,我们现在最大的汽车消费生产国家,我们到底生产出来的是什么汽车?我们所谓机动车包含很多车种,我们有农用车,甚至摩托车都包括在内。所以说,这个界定量也很重要。 另外一个,我们到底要转变到哪一个质,工业制造需要一个体系支撑,先从哪个地方起步,怎么起步,这也需要大家探讨关注的。 第二个关系是大和小。大和小的关系,我们现在觉得我们市场大,我们企业大,上汽、一汽、东风都是产值比较高,盈利能力比较强的大企业,但是到底大在什么地方?企业规模大,产值大,员工人数多,或者4S店多,这真正意义上就大了吗?我们和通用、福特、丰田这样的,既能够生产汽车,同时又能够创造行业规则的企业相比,我们还是一个小企业,甚至小企业也算不上。目前国内的很多企业产业集团盈利主要来自于合资品牌,他们最主要的核心技术是合资企业来的,甚至包括人才。怎么样过渡到大,什么东西能够从小到大,应该先发展哪个,再发展哪个?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核心的关系。 第三个角度说一下快和慢。快和慢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我们既然谈到跨越,一定是我们有一种积累,希望有一个快速改变现状的过程,肯定是时间的改变。既然想快,什么地方该快,什么地方该慢,我觉得这个问题其实是非常核心的问题。某种意义上讲,汽车生产、汽车制造、汽车研发、汽车流、汽车金融,这些都是快不起来的。技术这个东西是快不来的,观念这个东西也是快不来的。所谓人才体系的培养也是快不来的,模式的创造也是快不来的。我们30年快在引进,别人成功的模式,我们拿过来引进过来,按照别人的游戏规则和别人的先进汽车企业的经验来做的。我们不能说百分之百匹配,可能很多地方不匹配。怎么样由不匹配变成匹配,从买方过渡到卖方,过渡到完全竞争阶段的时候,我们到底哪些地方需要快。这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媒体也好,政府、专家、一些机构需要认真调查的。我们想跨越,我们需要跨越,我们需要从量变到质变,需要从小到大,需要从慢到快,首先找到问题出在哪里,我们需要什么样有限的资源解决核心的问题?可能问题很多,现在的情况,既然有了消费市场,我们有了比较大的前提条件下,先走哪步,后走哪步步,我觉得都是需要大家共同探讨和解决的。而且说就跨越说跨越。如果就跨越说跨越,这个过程已经经过了,你从没有到有已经跨越了。跨越的核心本质还是需要认真分析的。 自主品牌要加强基础研发 腾讯汽车:我们整个论坛的大话题设计在跨越上面。说到最后大部分还是关心我们的自主品牌,我们自己的汽车产业。我们所说的汽车产业是一个大的汽车产业,但是我们更关心的,更着重的还是自主品牌这一块的。目前自主品牌这一块有很多,切实的数据是这样的,今年市场占有率是在下滑的。各位老师觉得这个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李潮:首先,我不认同,汽车产业不单单是自主品牌。的确国家关心的GDP贡献量最大的还是合资,合资要交税,还解决这么多的就业。从更大的视野中汽车工业贡献很大,至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各地政府心目中与房地产并驾齐驱的高价值行业。很多地方还划到所谓的高新技术领域。自主品牌的下滑,其实也谈不到下降,我认为还是一个目前你的竞争力不够强大。我的感受也很深刻,我不愿意去参观国际厂商,当然也不得不去,每次参观都感觉我们与世界的差距很大。人家有很多新东西,我们没有,我们只不过把人家用过的东西拿过来包装一下。整个国家,别说汽车,其他领域,我们除了可以关起门来说的航天、军事以外,所有的商业化扶植都很欠缺。IT就是很典型的。目前自主品牌这一块整体上的下滑有大环境原因,低端市场受到的打击最大的。每家都有每家的不同,有的是走了弯道,有的是处于调整期,像比亚迪这样的。整体来说,我觉得没有必要把这个放得很大。我倒是希望下滑得更差一些,反倒是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找到真正的原因。我们是犯了一些不得不犯的绕不过去的错误。 汪云青:我前段看了一个杂志上的文章,一个老前辈写的,他说今年以来本土品牌市场份额下滑,他把这个原因归到媒体了,他说媒体在唱衰。我觉得这种说法就很奇怪了,因为不存在,唱衰什么概念,你本来很好,我一唱了,你不好了。而现在你确实是份额下降了,媒体是把事实说出来了。行业里面有一批这样的人,包括怪罪媒体的,还有怪罪消费者的,说韩国人、日本人都买自己的车,中国人奇怪了,不卖自己的车。这是不对的。韩国的车,他不仅是在国内卖。起码人家的车过得去,他在美国市场占有率也很高,在中国也卖了很大量,在欧洲也有很大量。自己的产品做不好就怪别人。我觉得这是不对的。 份额下降是必然的结果。为什么?以前你份额高,是因为合资企业在抓高利润的高端车型,没有顾忌低端的车。以前是井水不犯河水。现在高端人家占得差不多了,必然要搞低端的,现在就是互相竞争了。合资品牌一进入低端,你的价格优势不大的时候,你品牌劣势明显的时候,每一个个体的消费者购买行为都是对自己负责,不会对国家负责,也不会对民族负责,更不会对企业负责。中国今天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你再喊这个已经不行了。归根到底就是本土品牌没有做好,产品没有做好,服务没有做好,品牌没有树立起来。 你要正视这个现实。你的基本功都没有打牢,你是可能比别人便宜很多。但问题是汽车不是一个必需品,我一直都说,印度塔塔刚推出2万元车的时候,我认为这个没有前途。汽车是一个消费升级的结果,其他的基本需求解决了以后,才会考虑买汽车。所以买汽车本身对他是一种消费升级,消费升级是持续的。可能若干年前买一个代步车,你在周围人群中已经是有车一族了,那个时候赛欧就代表消费升级了。现在你本土车还是那样的质量,做工还是那么粗糙。你跟不上消费升级的节奏。我认为这一轮的份额下滑是必然的。而且中国市场消费升级来得特别快。 奇瑞算是一个代表,以前买QQ的很多,现在QQ要换车的95%不会买奇瑞的车,可能买大众或者别的车。为什么?我觉得是奇瑞本身的问题,而且是整个中国本土品牌应该反思的问题,中国本土品牌长期困在低端市场立面搞。很要命的,低端市场的产品,特别是超低端的一定会被淘汰的,因为消费升级的原因。 武卫强:如果举例的话,比如说东风,风神今年占他1%的销量,过去在东风日产、神龙公司还没有,东风本田还没有现在这么量大的时候,他随便造一点点东西比例就很高。现在东风这么多钱投向自主,风神占1%,很明显,自主份额下到1%,不到行业平均水平。一汽也是一样,一汽大众长得多快?从个案就能够看出变化是很明显的。 最大的问题,无论是有钱的一汽上汽东风,还是缺钱的奇瑞,大家还是同样的问题。有人说奇瑞花了很多钱在研发上,奇瑞最大的错误可能就是,甚至是现在的吉利,我们投了很多钱进去,但是做了很多东西是垃圾,市场不接受,这也说明了我们用其他的思维方式思考汽车。还是要回归到汽车本身作为一个跟市场比较接近的实体。 1 2 3 4
责任编辑: 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