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人物访谈 > 戴麟:中国汽车制造商过多 早晚进军欧洲

戴麟:中国汽车制造商过多 早晚进军欧洲

大家车网 2011-09-03 18:26 来源:腾讯汽车

戴麟:中国汽车制造商过多 早晚进军欧洲(1)

[导读]2011年9月2日-4日,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天津举行。腾讯汽车在会议现场进行全程报道,并独家专访了欧洲汽车工业协会中国首席代表戴麟先生。

欧洲汽车工业协会中国首席代表 戴麟

腾讯汽车:欢迎来到本期访谈,Diclector博士。首先,我想问的是,在中国2001年加入WTO之后大约十年时间里,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和一些不足之处,你有什么看法?

戴麟:嗯,非常明显的就是在中国2001年加入WTO之后,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后劲很快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在过去十年,汽车行业的发展也有所减缓,但同时也是十分惊人的。当然,与过去相比,今年的发展情况更是有所放缓。但是,我认为,汽车行业的发展仍然非常大,并且令人瞩目。因为,我认为最令人瞩目的就是市场本身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在中国,我们几乎能够看见各式各样的轿车,而实际上,今年在中国市场上各种汽车的销售都保持高位态势。我觉得这种情况显示出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动态性和消费者所赋予的关注。

我觉得,中国汽车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且,这种进步可能还有很大的提升余地。其主要原因,我觉得不是中国汽车市场本身有多大,而是中国目前实在有太多的汽车制造商。正因为有如此多的汽车制造商,因此尚未形成行业整合。而因为没有整合,所以很多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实力并不大。因此,这些汽车制造商在销售汽车时,其侧重点都放在价格上,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获得市场份额。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市场,当然就没有足够的利润加大研发资金的投放力度。从根本上来说,由于中国汽车行业非常分散,简直是一盘散沙,这样一来就为行业整合形成了许多障碍,从而在进行大规模研发时,资金问题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今天,我认为,如果把中国所有大大小小的汽车制造商进行一个统计的话,大概是120家。坦白地说,如果能够减少到10家或者12家,则更利于整个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腾讯汽车:你说的不错,在这里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觉得中国汽车行业需要中国政府多大的支持呢?众所周知,在2009年,我们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刺激汽车业的发展。但在今年,汽车市场已经表现出下滑趋势。你认为,中国汽车业现在或者未来还需要这些政策吗?

戴麟:我觉得,中国政府完全没有必要从整个层面上出台一些措施刺激汽车销售。因为我觉得应该考虑到中国目前的GDP增长仍在9%以上,无论如何,2011年汽车消费者的数量仍然蕴藏在市场当中。因此,我觉得政策始终是一个临时性的东西。我承认,政府确实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它会鼓励人们购买某些类别的汽车。尤其是购买一些油耗低的清洁型汽车。并且,通过财政措施和激励和补助,特别是财政措施,去刺激汽车销售。政府可能作出许多有利于消费者的措施,这些措施都是面向消费者和一些清洁型和低油耗的汽车。就目前而言,仍然可采取一些舒缓和选择性的财政机制。因为就目前而言,不管买什么车,其购置税都是一样的。由于相关政策可能会发生改变,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拭目以待。

腾讯汽车:对了,我们听说有两家中国汽车公司收购了瑞典的萨博汽车公司。但是目前萨博公司面临着严重的信贷危机。你觉得中国这两家汽车公司能够顺利收购这家公司吗?

戴麟:这个问题我还真不好妄加评论呢。我觉得,萨博公司车型不错,技术也挺先进的。但是具体细节我还不是太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家公司规模不算太大,还不能像欧洲市场合并那样,来看待这件事。欧洲市场历史悠久,之前也把过剩产品出口到世界其他部分,就像中国一样。这个问题确实不好回答。中国以及中国公司肯定有这个资金实力去收购萨博,这一点是无容置疑的。但是问题是怎么让萨博重新振兴起来呢。首先,它需要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这个问题确实也比较难解决。

腾讯汽车: 哦,这样啊,您觉得瑞典政府会出面挽救萨博公司吗?

戴麟:我觉得不会。瑞典政府肯定不会这么做的。政府想必早就考虑清楚。 他不会去挽救一个不能自食其力的公司的。

1 2

共 2 条1/2首页上一页1 2 下一页 末页

责任编辑: 陈喆

分享到: